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籍貫的故事 (陳立宏)

籍貫的故事 (陳立宏)



 我的父母親都講河洛話。




    從有記憶以來,不管是在出生地台南縣,或是五歲後移居的高雄市,我和多數玩伴們無所差異,直到進入小學。




    一年級導師必須填畫班上的籍貫圖表,那張印著秋海棠35省輪廓的白色紙板要掛在教室柱子上,和功課表一樣顯著的位置。「爸媽是外省籍的小朋友請舉手」女導師輕柔地問,我沒有舉手;因為,和多數同學一樣,我的母語是河洛話。




  「什麼是籍貫」?回家後,我問爸爸;畢竟這兩個字對小一生來說,實在太過艱澀。當晚,我才知道,原來爸爸也是所謂「外省人」,福建來的外省人。




    這樣的省籍調查一直到我進入社會,在報社上班都還持續著,李登輝當上總統後才逐漸廢弛。從剛開始的懵懂無知,慢慢的感覺做「外省人」好像具有一定程度的優越及方便;每逢學期初,當我們在老師要求下站起來或是舉手時,我們的制服似乎比較乾淨潔白,功課比較好,比鄰居更早擁有黑白或彩色電視,有牛奶喝…同學往往投以歆羨的眼光,而我也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親戚長輩的誇讚,真以為自己比同儕優秀。現在想來,實在好笑。




    妻子是桃園出生的客家人,岳父兄弟分家先到新竹後抵苗栗,靠著黑手打拼起家。她幾乎沒有童年可言,放學後便得幫岳母做家庭手工,如果不先在同學家把作業寫完,根本沒有時間寫功課。到現在,逛文具店還是她最主要的消閒去處(還好不是精品店),因為從小看著同學擁有琳瑯滿目的文具用品,自己卻相對匱乏,那種補償心態,我充分理解。現在,她與女兒生澀地學琴,還帶著女兒學東學西,自己則在一邊旁聽。我常笑她,到三十歲才補過童年。




    妻子小時最羡慕一位爸爸擔任法官的李姓外省同學,聽她談論李同學的種種後,我更能體會以前學校省籍統計時,站起來的片刻,感受同學的目光。




    在一九九0年代以前,黨國體制給外省人許多方便,包括考試、就業、服公職的權利,在省籍分配及「35省機會均等」的口號下,於政治及社會結構上長期佔盡優勢。很多外省人也把這種實質不公平的資源分配,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產生優越感;殊不知,黨國的恩庇其實竟是犧牲或稀釋台灣人的利益而來。許多外省人固然感念國民黨,但如果不能體察台灣人的「相對剝奪感」,台灣的族群鴻溝恐怕祇會持續深化。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November 8, 2007







 




11月5日是陳定南先生逝世一週年的日子,陳定南基金會特別在3日舉辦「一塊‧來建館」的活動,地點就選在陳定南政績之一的宜蘭運動公園。



最後和定南兄見面,是一年前的事了。



還記得去年四月底我無官一身輕,應台僑邀請到洛杉磯演講。當地1000多位僑胞聯名寫了慰問卡片給定南兄,希望定南兄能夠早日康復。



我回到台灣後,一直掛念此事,所以在定南兄病情稍微穩定的時候,於十月下旬到台大醫院探望定南兄。



當時定南兄的意識相當清楚,對於僑胞所寫的慰問信也相當欣慰。我當時正在參選台北市長,定南兄也特別鼓勵我,要我加油。



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定南兄離開我們已經一年了。





談起宜蘭經驗,或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陳定南,帶給宜蘭的改變,及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信心。



尤其在宜蘭換黨執政後,童玩節、宜蘭國際名校划船比賽都陸續停辦,相信宜蘭人都有「新的不來,不知舊的好」的感慨。



在我來到宜蘭的路上,走過北宜公路,穿過雪山隧道,內心感觸良多。當年在立法院時,陳定南質詢當時行政院長俞國華,要求要有一條從南港到頭城的高速公路。



因為定南兄的堅持,連國民黨的院長都感動,所以今天有北宜高速公路,都要感謝定南兄。



但定南兄不只是宜蘭的英雄,現在回頭看當時他所堅持的一些事,都證明他是先知,做了許多開創性的事,對於台灣民主政治有很大的貢獻。



定南兄是第一個縣長,下令不用在電影院放電影前唱國歌。在戒嚴當時真的不簡單,因為如果不站起來唱國歌,馬上會被密報是共產黨。



定南兄也是第一個縣長,下令在校園拆除蔣介石銅像,雖引起國民黨政府的糾正,但他仍是擇善固執。



所以定南兄不只開創了宜蘭經驗,在政治上也有很多堅持,比蔣介石更有價值建紀念館。





因為定南兄的人格表現,對土地的愛,遠遠超過蔣介石,更值得我們紀念。



當馬英九為了選舉,公開羞辱定南兄不該領中選會車馬費,糟蹋定南兄沒有資格稱「陳青天」時。



馬英九大概沒想到,他後來因為特別費的用途公私不分、公款私用,被依貪污罪起訴,真是天理昭彰啊。



如果歷史如果有公道,馬英九應該為他過去污辱定南兄的尖酸言辭,到定南兄的墓前下跪道歉,因為馬英九根本沒有資格批評陳定南不清廉!



定南兄雖然已離開我們,但是他「勤政、廉能、嚴謹」的精神仍然在我們心中。讓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早日完成「陳定南紀念館」,讓典範永流傳。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發揚師大四六精神

發揚師大四六精神

■ 高焜源



蔣介石的銅像與成為一流大學有無關係?如果能瞭解當年台大與師大的「四六慘案」,或許就可以比較理解其中的原由。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日,台大學生與師大學生因為共騎一部腳踏車而被取締與毆打,最後還被關在分局。當時,顯然兩位大學生很不服氣警察的管制,所以才引起這麼嚴重的處分。最後,師大人與台大人聯手前往抗議與搶救,終於使警方讓步認錯。可是,隨著國民政府要員漸漸移到台灣而有轉變,他們採取積極部署與各個擊破的措施,先謊稱四月五日「清明節放假」,再趁宿舍人少時誘捕首要份子。此舉引起台、師大學生群情激憤,但是當局卻在知會當時的兩校校長之後,於四月六日採取公然的逮捕行動,造成所謂的「四六慘案」或「四六事件」。事件之後,師大與台大都被當局「安撫」下來了,這是典型的「蘿蔔」與「棍棒」(stick and carrot)的兩手策略(關於此事件詳細始末,可以參考藍博洲的《天未亮》、《麥浪歌詠隊》二書)。


當初,師大與台大是台灣僅有的五所高等學府之一,兩校又有日治時期的密切關係,所以在戰後雖然各改名與屬性,關係仍很密切,從「四六事件」就可以看出。可惜,這種延續學生反抗威權的精神,後來在兩校的發展完全不一樣。台灣大學從《自由中國》時代到「哲學系事件」,一路走來,成為台灣民主自由運動的精神象徵,也是學術自由的最高殿堂,使它與世界頂尖大學維持同步的發展。師大卻因無法再現「四六精神」,只能在中學教育上當默默奉獻的犧牲者,如今才要背負「教育失敗」與「教改失敗」的雙重責任。


六十年前的師大勇士,有些已經去世,有些已經投共,大都已經退休,而今日師大的勇士在哪呢?該如何領導師大人走向世界頂尖大學之路呢?我認為只有從繼承「四六精神」開始。我們需要重整「四六精神」,我們要扛起「四六精神」的十字架,迎向世界頂尖大學之路。「四六精神」在威權時代是自由民主的反抗精神;在公費生時代,是誠正勤樸的奉獻精神;在全球化的時代呢?我認為是真善美的卓越學術精神。在此精神之下,我們的校門口需要一個新的精神指標,以便引領一屆又一屆的新生,投入師大人的行列,才能將師大推向世界頂尖大學之列。 (作者為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生,中學國文教師)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黃麗珠 首位蘭嶼本土醫師

黃麗珠 首位蘭嶼本土醫師


自由時報記者夏曉齡╱專訪〕第一位土生土長的蘭嶼醫師黃麗珠昨日正式從高醫大誕生,她在十多名親友、師長祝福下拿到畢業證書,也為回饋鄉里跨前一步。



 教職曾是黃麗珠的志願,學醫是因家鄉需要,七年的養成,她已做好懸壺濟世的準備。她說︰「身為蘭嶼人,就該為蘭嶼做點事。」



 蘭嶼的各項建設、物質水準不及台灣本島,連最基本的健康醫護也相當缺乏,醫護人員來來去去,蘭嶼渴望有自己的醫師;黃麗珠知道自己的故鄉要什麼,就在師長的鼓勵、親友的企盼下,就讀高醫大醫學系。



 高醫大這個醫學養成殿堂,聚集全國各菁英高中的佼佼者。飄洋過海到了高雄,黃麗珠回想這七年的大學生活,頭兩年是苦的,繁華都市的熱鬧景象,讓她懷念只有山海的靜謐;求學過程中幾次萌生退意,幸有國中老師張秀玉長途電話的安慰與開解。



 黃麗珠說,學醫真的非她所願,但是讓蘭嶼人活得更好卻是她最大的心願,她捨棄走教職的路,改執聽診器,都是當年蘭嶼國中校長余添義、導師張秀玉的鼓勵與肯定,才讓她有信心克服恐懼、接受挑戰。



 「學醫的路是艱苦的」黃麗珠表示,醫學生被要求的條件甚高。她是原住民又是原省衛生處「醫師養成計劃」的公費生,同學知道她念醫的動機、背景,都願意在課業上協助她,令她感激萬分。



 目前張麗珠正在高醫婦產科實習,未來仍需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取得執照後始能返回蘭嶼執業。張麗珠說,蘭嶼目前最需要的是家醫科醫師,她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回到家鄉後,她希望能著力在當地公共衛生、臨床上的研究統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n/13/today-c4.htm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握著李志元先生的手

握著李志元先生的手



/葉子



今早趕搭上九點初停在大坪林一號出口前往『台灣人權景美園區』的接駁專車,進車廂後,和所有已經白髮斑斑的阿伯、阿姆道早安。旁邊的王老先生向我介紹前面 兩位:盧兆麟先生、張瑛玨女士,前者是『台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的副會長、後者則是副理事長;前者被國民黨關了二十五年、後者的父親與兄長都被國 民黨殺害。



問起身旁的王老先生呢?他說:啊!我只被關十年、小意思啦,你不用特別記我的名字。說著、說著,車子就來到園區的門口,而我仍不知道和我同車之緣的王老先生,究竟因什麼案子被關?關在哪裡?他的名字……



正納悶為何今天的接駁專車怎麼沒有像昨天一樣停在園區內的停車場,讓這些老人家可以少走一些些柏油路?就聽到不請自來的樂生成員對著搶拍的攝影機與記者們激情吶喊,而持有邀請卡的政治受難者得擠窩在一旁桌前換領貴賓證,然後再由工作人員帶領前往園區。



慌亂中先禮讓前面的老先生們辦完手續後,拿出因紀錄拍攝事由而有的邀請卡進入,才正要往前走,遇見昨天碰到的李志元先生,打聲招呼後很自然的和他手牽手走 在特別設計的狹廊。狹廊的壁面故意穿打出彈孔痕跡,仰頭望天視線只有一階蔚藍。我的手是熱的,被握著的手稍有微涼。互相交談的話語是最普通不過的吃飽沒? 但、他的心在想什麼?



進入會場,看見一群「同學」後,他就開始去「交際應酬」,而我則拿著相機不斷拍、拍、拍。



這次除了政治人物與當初的國際人權救援者致詞外,還安排了盧修一的女兒拉小提琴,琴聲優美、音符動人。節目進行算是順暢,只是當陳水扁總統致詞時,先有一位老先生嗆聲「阿扁下台」兩聲就被架走心中OS:你們這群紅衫軍頭腦到底裝什麼?不用你喊、他明年520後就一定下來了,不要再利用民主自由藉口以逞喊爽目的!



然後我看到熊手避雷針的身影,他不是常在樂生出沒嗎?怎麼能混進來???找了朋友注意他後以為沒事,沒想不到一分鐘,他原本站的位置前方兩位女樂生,開始大吼大叫!!!嗜血的媒體全部衝上前將她們團團圍住,即使我就在後方也不知道當時、當場到底發生什麼事。



所有活動告一段落後,前往算是休息區的攤位,看到李志元阿伯對著負責寄送邀請卡的蔡會長發脾氣:你怎麼可以放那些紅衫軍、壞學生進來?今天是我們這些政治 受難者的大日子,我們的總統在講話,你怎麼可以放他們進來破壞?……蔡會長的解釋他完全聽不下去,因為見證歷史與向人權致敬的活動被玷污的事實讓他嚥不下 這口氣。



而後來才知道他有出手打女樂生,完全是因為氣不過且他的座位就在旁邊……我問:阿伯,你用哪一隻手打人的?他舉起右手,我趕忙將那隻手握住。那隻手和早上的溫度不一樣,炙熱且溫暖,我更要濫情的說,那是一隻台灣人的手,厚實、關節粗大、佈滿皺紋,我握著他的手不放。



回家後剛好趕上新聞播放時間,先看中天,除了標題說李先生是隨便路過的人外,還專訪那位「管同學」呢!她說:我是成年人了,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他們(父母)不用擔心。心中OS:負責?妳用什麼來負受難者痛楚的責?妳爸媽擔心什麼?妳又不會像以前的人突然失蹤更不可能因此坐牢、槍斃,反而聲名大噪,妳爸媽擔心什麼?至於TVBS就沒有心臟能承擔去看了,其他台還不至於脫離真實太遠,只是,果然如我想像,一整個早上的活動,媒體就愛播衝突的畫面……



李志元先生,雲林北港人,因1961發生的【蘇東啟事件】坐牢 7 年,當時他的身分是空軍新兵訓練中心下士教育班長。我昨天問了不少受難者一個白癡問題:現在願意主動去了解並傳遞正確台灣歷史的年輕人不多,你們的子女怎 麼不加入呢?他說:當我被關時,我的小孩在學校被指指點點,說他的父親是○○XX##,不說別的,我的第二個兒子因患憂鬱症已經失蹤九年了,妳要我怎麼讓 他加入???



當新聞一再播出衝突的畫面時,我不禁想起這段反問我的話,並想起他的手。





補充:李志元先生9月17日投稿自由廣場文章

氣不過 非說不可■李志元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生技之父蘇遠志 獲終身成就獎

2007.10.4



生技之父蘇遠志 獲終身成就獎












「台灣生技產業之父」蘇遠志年近八旬,仍到嘉大授課,作育英才。(記者余雪蘭翻攝)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一九六○年締造台灣「味精王國」美譽的推手蘇遠志,長期致力於協助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為台灣創造巨額產值的成就,被譽為「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父」,獲經濟部頒贈二○○七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的終身成就獎。


現年七十九歲的蘇遠志,從台大農學院長退休後,近兩年來,獲嘉大生命科學院禮聘為特約講座教授,開設「蘇遠志教授系列講座」,除親自授課外,也邀請產、官、學及科技界各領域專家學者到嘉大演講,年事已高的他,依舊孜孜不倦為國家作育英才。


蘇遠志出身雲林縣北港鎮農村,為嘉中畢業校友,一九四八年考上台大農化系,畢業後放棄美國大學的獎學金,選擇前往日本東京大學攻讀「發酵生產學」,學成後投入菌種研發、培養新菌種,開發生產味精的新技術,且以此突破性的發現,先後協助味全與味丹公司生產味精,推展台灣味精工業,外銷東南亞、歐美市場,於一九六○年代為台灣創造每年約四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效益。


蘇遠志在獲得博士學位後,返國任教於台大,春風化雨長達四十年,退休後,台大授予榮譽教授的終身榮耀,其學術研究成果應用在產業領域十分豐富,包括味精、綠藻、鳳梨酵素、尿激?、生質能源、各種機能性甜味料、生物感測器、聚麩胺酸、納豆激?等等,為發酵工業創造數百億元產值,曾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獲行政院傑出應用科技人才榮譽獎、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世界文化科技貢獻獎等。


嘉大表示,「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是經濟部為獎勵對經濟發展有實質貢獻的學界人士所設立,蘇遠志竭盡畢生心力,為台灣生技產業奠定基礎,獲頒「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柯旗化與白色恐怖

柯旗化與白色恐怖

⊙蔡坤守


  台灣在二○○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七點卅三分失去一位鬥士。


  柯旗化是我的老師,也是朋友,也是同一個教會聚會的弟兄。他是高雄女中的英文老師,他的《新英文法》幾乎每一位初、高中生都讀過,我高中時的英文文法課本就是這本,所以他是我的老師。他是我多年的朋友。生病前,他一直在高雄市博愛紀念教會聚會,我們經常坐在前後排;他在一九九七年六月八日由吳德榮牧師受洗,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所以他是我在主內的弟兄。


  一九九八年,受柯師母的委託,柯老師的回憶錄《台灣監獄島》中文版,我費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整理好並用電腦打字。因某種原因一直不能出版,所以除非讀過日文版的讀者,該書的內容知道的人並沒有幾位。今就柯旗化在該書中的回憶,讓關心他的人多少知道一些柯旗化在白色恐怖時期所受到的迫害。


  柯旗化,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在高雄出生。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進左營公學校(台灣人讀的小學)尋常科讀書,六年後以第一名畢業,得市長獎;接著考入旭國民學校高等科。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


  一九四二年三月考上高雄中學。一九四六年六月考上當時是師範學院英語專修科的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科。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傍晚,警察為取締售賣私菸的女性用槍托重擊她,並擊斃一名路人,導致「二二八事件」。三月四日早上,柯旗化搭第一班列車離開台北,當天晚上回到高雄。第二天,離開台北返鄉的學生在岡山站全部被捕,約拘留一個星期才釋放。一九八六年二月柯旗化的〈母親的悲願〉這首詩,就是描述其學長余仁德在二二八事件中英勇犧牲的經過。


  一九四八年,有幾位從浙江大學轉來的學生成立「大家唱」合唱團,喜歡音樂的柯旗化和幾位同寢室也是來自高雄中學的朋友加入合唱團。一九四九年四月六日發生台大師大「四六事件」,才爆出那幾位浙江大學學生是中共黨員。


  一九四九年六月,柯旗化師大畢業,八月到旗山中學任英語教職;後來一位考上台大的學生因為批判政府的信在郵局被查獲,該生是柯旗化教過的學生,因而導致柯旗化第二次的入獄。


  一九五一年三月柯旗化調高雄女中。


  七月,鼓岩國校畢業的周姓少年因帶著中共的歌集遭到逮捕,由於他的口供,鼓岩國校的所有男教員全部遭到逮捕。周姓少年以前在鼓山國校就讀時教過他的三位老師也同時遭到逮捕。其中陳文波是柯旗化高雄中學的同學,因臉有點像毛澤東,特別要他舉出能證明他是無辜的朋友,結果陳文波舉出柯旗化等三人,當晚(七月卅一日)深夜一點左右,柯旗化就被逮捕了。


  柯旗化在高雄警察局接受審問,審問室的牆上貼有「寧可冤枉九十九人,也不放過一個匪諜」的標語,柯旗化有關唯物辯證法及唯物史觀的書籍以及其名字「旗化:乃是意謂改換國旗」都是叛亂的證據。其實,柯先生的名字「旗化 」,是取其母親的故鄉旗山及父親的故鄉善化而來。


  後來轉往台北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當時保安處正門的警衛,正是柯旗化在師範學院讀書時的學生宿舍管理員。


  一九五二年一月,柯旗化被移送到坐落在台北內湖國校的新生訓導處第八中隊,接受「無罪管訓」,四月上旬再轉往火燒島(綠島)。一九五三年四月,經過一年八個月的無罪管訓後,重獲自由。


  回到高雄後,因是被判無罪,所以回高雄女中復職。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九日,經好友陳文波的介紹,與高雄女中第二名畢業、當時在前鎮國小教書的蔡阿李結婚。


  一九五八年五月《初中英語手冊》出版;一九六○年九月,經過補充、整理和修訂後,分為《新英文法》和《英語單詞和成語手冊》出版,到目前已再版一百三十幾版。


  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下午三點左右,柯先生再次被捕,判刑十二年;導因於其旗山中學的高一學生王君,在台大就讀時,因一封寫給在日本的叔父的信,談到台灣社會紛亂可能再次發生二二八事件而被捕,其自白書提到柯老師,柯旗化因而又被捕。


  經過軍法處看守所、警備司令部安坑分所、泰源監獄,一九七二年四月下旬再次被移監火燒島。


  一九七三年十月四日,十二年刑期期滿,柯媽媽和柯太太一早趕到綠島感訓監獄接人,卻被告知人已不在,柯太太以為丈夫已被折磨而死,當場昏倒,之後才知道已轉往綠島指揮部新生感訓隊再勞改三年,該隊起初不允許見面,後來只讓他們三人在五十公尺開外的地方互祝保重。


  一九七五年四月,蔣介石死亡,蔣經國接任,柯太太給蔣經國陳情書;六月十九日,柯旗化終於搭機離開火燒島。


  柯旗化入獄,前後共十七年,在獄中所受折磨,導致身體一直很差。


  原本不問政治只熱心教學、溫文儒雅的英文老師,在經過十七年的「火燒島政治大學」的歷練之後,成為一位打死不退的台灣民主鬥士。自從柯旗化「政治大學」畢業後,當時他所創設的第一出版社立即成為台灣民主書刊(禁書)的大本營,他不但陳列販售當時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所有書籍,並且也出版一些別人不敢出版的民主思想的書籍。


  「看民主書籍到第一,聊民主找柯老師」,自柯旗化弟兄被主接走之後已成絕響。讓我們無限不忍、無限懷念! 柯旗化將在二月三日下午二時,在高雄市德生長老教會三樓禮拜堂,由該堂主牧胡忠銘牧師主持安息禮拜。(作者蔡坤守╱台灣羅馬字協會會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today-o1.htm#o3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陳定南告陳定南

2007.9.24



陳定南告陳定南

■ 朱達明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三天,所有受災戶過了一個悲痛的中秋節;八年後,中秋節又到了,請問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何時讓東星大樓受災戶歡喜團圓呢?


不禁想起陳定南先生,他在宜蘭縣長任內,曾經替縣民寫訴狀來告縣政府。主要是當宜蘭運動公園施工時,有一位民眾在夜色中騎機車,因為視線不良而撞上轉彎處的小土堆,不幸身故,家屬當作是飛來橫禍;沒想到陳定南獲悉後,立刻派人到警察局調閱資料,並代死者家屬寫訴狀告縣政府,要求國家賠償,變成陳定南告陳定南的鮮事。


對照馬英九和東星大樓受災戶纏訟八年,一樣當過法務部長,雖然陳定南生前被人戲稱「酷吏」,可是他金剛怒目的底蘊盡是菩薩的心腸;馬英九貌似溫良,內在呢?(作者為宜蘭縣民)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老豬帶小豬的「國際觀」

文章來源 昆蟲 老豬帶小豬的「國際觀」



很久很久以前,我讀到不懂的東西,都會對作者肅然起敬,覺得自己才疏學淺,無法受教於那些博識深學的作者。尤其是哲學方面的,更是如此。



然後,我找了一本近千頁、厚厚的西方哲學史,在家中硬著頭皮將它 K 完,跟著又去念了心理學、美術史等雜七雜八的、正常的工學院學生碰不到的東西。接下去,我對這些人的看法就有了根本的改變。


我的想法很狂妄,但是也很簡單 : 這些人寫的這些東西,假如連我都讀不懂,那就沒有多少人能讀得懂了。所以,我讀不懂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作者本身在鬼扯蛋!(記憶中,南方朔是所有的作者中,鬼扯蛋的第一名!)


今天各大報又在金車文教會後面唱衰臺灣,說臺灣的青少年缺乏國際觀。理由是他們答不出一些連我都不會的速食麵問題。 2012 年奧運在那裏,我答不出來﹔臺灣幾個邦交國,我答不出來 (我要向答對的六成學生致敬)﹔石油價格是OPEC在控制 ?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不敢這樣回答吧!教廷排名落在友善國家的第十一,這有什麼不對呢?認為日本對台灣最友善,有何不可呢?


照這種標準,我應該死當的。可是,我讀的是美國本地的報紙 (local newspaper) 加上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看的是 Time + Business Week + Economist + BBC online news。假如我沒有國際觀,臺灣(或全世界)有幾個人有國際觀呢? 那些出題並評斷臺灣青少年沒有國際觀的教授和記者,他們到底又有什麼國際觀呢?


英文中的「國際觀」又是什麼呢?老實說,我一時還答不出來。International Viewpoint ? World View ? 這兩個最接近, 但也只是一種「看法」,而不是要人記得一些像在大學聯考選 A.B.C.D 的答案。


這些人其實是狂妄狹隘 而自我為中心的產物,以自己的知識來定義「國際觀」。在內心深處,他們真正想說的是﹔「像我這種人,就是有國際觀﹔像你們那樣,就是沒有國際觀。」而那些記者,反正跟著學者唱衰就是了。


不過,在我這種不理會權威者的人看來,那只是笑話一場,一群心胸狹隘的老豬學者帶著小豬記者在創造莫名奇妙的「國際觀」罷了。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媽媽的帳單


小明家是經營餐廳生意,有時放學後他會到餐廳幫忙,招呼客人入座點菜收拾碗筷、算帳結帳。

他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位生意人。

有一次,他忽然突發奇想,也開了一張帳單寄給媽媽,索取他在餐廳幫忙作事的酬勞。

幾天後,媽媽收到這份帳單,上面寫著:

1.洗碗盤費500

2.掃地拖地費200

3.送外食到顧客家300

4.至郵局寄發信件帳單100

5.小明一直是勤奮聽話的好孩子100

共計1,200



小明的媽仔細看過這份帳單後,什麼話也沒有說。

晚上小明在他的枕頭旁看到了他所索取的1,200元報酬。

正當他得意如願以償,要把1200元收到自己的口袋時,突然發現枕頭旁邊還放著一份給他的帳單。




小明欠他母親如下款項:

1.在母親家裡過十年平安無憂的生活費用0

2.十年中,食、衣、住、行的費用0

3.上學的學費、書籍費0

4.生病時的醫藥、照顧費0

5.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

小明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

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藏進母親的懷中,小心翼翼地把那1,200元塞進了她的圍裙口袋裡。



對媽媽好一點

當妳一歲時,她餵妳也替妳洗澡,妳則以長夜大哭來謝謝她

當妳二歲時,她教妳走路,妳會謝謝她,當她叫時溜得特別快

當妳三歲時,她滿懷愛心的做飯給妳吃,妳則以滿地食物來謝謝她

當妳四歲時,她教妳繪畫,妳則以滿間的彩色來謝謝她

當妳五歲時,她在假日將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妳則以噗通掉到一塘泥淖裡謝謝她

當妳六歲時,她帶妳去學校,妳則以尖叫"我不去"來謝謝她

當妳七歲時,她給妳個棒球,妳則以打破鄰居的窗戶來謝謝她

當妳八歲時,她給妳個冰淇淋,妳以滿嘴的奶昔來謝謝她

當妳九歲時,她讓妳學鋼琴,妳則以不曾練習來謝謝她

當妳十歲時,她整天載妳去上體育踢足球及參加一個接著一個的生日Party,妳則以頭也不回的跳出車外來謝她

當妳十一歲時,她帶妳和妳的朋友去看電影時,妳則以要求她坐在不同排來謝謝她

當妳十二歲時,她警告妳不要看某些TV Shows時,妳則以等到她離開時注視這些TV Shows來謝謝她

當妳十三歲的青少年時期,她建議妳要去剪個頭髮時,妳則以告訴她她一點品味都沒有,來謝謝她

當妳十四歲時,她讓妳去夏令營,妳則以忘了寫封家書來謝謝她

當妳十五歲時,她工作回來並期待一個擁抱,妳則以房門深鎖來謝謝她

當妳十六歲時,她教妳如何開車,妳以儘妳所能的到處冒險來謝她

當妳十七歲時,她正在等一個重要的電話時,妳則以整夜電話中來謝謝她

當妳十八歲時,她讓妳去受高中教育,妳則以外宿,到天明來謝謝她

愈來愈大,妳已經十九歲,她讓妳去念個大學,載妳去學校,帶著妳的袋子,妳則以在宿舍門外,怕她會讓妳在妳朋友面前蒙羞,就趕緊說再見的方式來答謝她

當妳已二十歲,她問妳是否有約會,妳則以"那不關妳的事"來答謝她

當妳二十一歲,她建議妳讓為妳的未來找個好工作時,妳則以"我才不想像妳一樣"的口氣來答謝她

當妳二十二歲,她在妳的畢業典禮緊緊的擁抱妳,妳則問她是否要付錢讓妳去歐洲遊學來謝謝她

當妳二十三歲,她替妳的新公寓買個傢俱,妳則告訴妳的朋友,它實在是醜的不像話,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妳二十四歲,她問妳有關妳的經濟及妳未來的計劃,妳則是拖長聲音的回謝她,"......媽,妳也拜託一下好不好"

當妳二十五歲,她資助妳的婚禮及高興的哭著對妳說,她有多愛妳,妳則以搬離半個國家的距離隔絕她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妳已三十歲,她跟妳說她想要有個孫子可以抱,妳則是非常謝謝她的跟她說,"時代不同,世事皆非了"

當妳已四十歲,她提醒妳要記得一個親人的生日,妳則是謝謝她的告訴妳,妳" 現在真的真的很忙"

當妳五十歲了,她身體不適而且需要妳多多關心她,妳則是以自己已是深責大任的父母來回謝她




然而,有一天她死了,妳則發現妳未替她做到任何事,讓我們花些時間為我們所稱呼的"",關心,付出,僅管有些人可能無法對他們的母親說出他們的愛.但她是無法取代的,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感情也許,她不是妳最好的朋友,也許有些想法真的與妳不同,但她仍然是妳的母親!

她總是在這裡聽妳訴說妳的喜怒哀樂,但問問妳自己吧!妳可有花足夠時間陪陪她?聽她說看看她在廚房的困擾及疲勞?以貼心,愛心,尊重的心來對待她時,妳會發現妳會看到不同的觀點.

一旦錯失了,將只有美好回憶陪伴著妳,而過去的遺憾也是不要將最貼心的人視為理所當然,請一輩子緊緊守住她們,假若沒有她們,生命將頓時失去意義。



http://tw.myblog.yahoo.com/cdjhsong/article?mid=7015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總統:宜蘭驕傲創造今日台灣的歷史

總統:宜蘭驕傲創造今日台灣的歷史



2007/11/22 22:54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二十二日電)總統陳水扁率領的守護台灣助選團,今天晚間在宜蘭羅東舉行。總統表示,若沒有宜蘭出身的蔣渭水、郭雨新、林義雄及陳定南,過去為民主及公投理念催生的努力,台灣今日就沒有總統直選及公投制度的產生;宜蘭人一再創造歷史紀錄、改寫台灣歷史光榮的詩篇。


總統表示,若沒有八十年前、由宜蘭人出身的蔣渭水創立的台灣民眾黨,就沒有今日的民主進步黨。


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當時在美國流浪時,跳出來說要選台灣的總統,當時總統直選尚未開放,這種表態是一種禁忌、是要被砍頭的。總統直選的民主理念就是從他開始,雖然出身宜蘭的郭雨新最後沒有機會參選,但最後還是由他完成郭雨新的遺願。


總統說,如果沒有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領導,他就沒有機會成為總統。林義雄提倡的公投促進會,一生為公投努力。他當選總統後,為實現林義雄的理念,因此才在2003年推動第一次全國性的公民投票。公投是人民的普世價值、是基本人權,不是國民黨所說的是一種洪水猛獸、是一種災難。


他表示,第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最後的結果雖然不是很理想,但這是我們勇敢的第一步。經過不到四年的民主歷史演進後,現在已沒有人說公投不可併大選,已沒有人說這樣是違憲,連國民黨也在「拿香跟著拜」,現在公投已變成民主制度及民眾生活的一部份。


五年前,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為爭討國民黨的不當黨產,為了還財於民,曾提出政黨不當黨產清理法案,但當時立法院由於國民黨是多數,可惜連程序委員會也無法排入。


但現在有民進黨首席顧問游錫堃見到陳定南的理念,這次才催生「公投討黨產」提案,也已獲得一百五十萬人的連署,所以早已成案,順利可以在明年一月十二日進行公投。這些歷史都與宜蘭人有關,都是宜蘭人在寫歷史,也是宜蘭驕傲。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原舞者「杜鵑山的回憶」

2007.11.21



原舞者「杜鵑山的回憶」

■ 葉柏祥



台灣原住民組成的原舞者,今年度新作「杜鵑山的回憶」,最近在宜蘭、台東、嘉義、台南等地演出,觀眾飲泣聲此起彼落。


原舞者享譽國際,這次透過原民年輕編劇的舖陳,描述高一生這位鄒族第一個接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原住民,不只關心族群前途、高山自治,也關愛家庭與子女,後來因協助二二八事件涉案者避難,以及倡導高山自治區,成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經由音樂(高的作品)、遺書、書信,交織成了動人心弦的故事,充滿戲劇張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蔣家國民黨在殺人之前,先毀壞高一生的名節,軍人拿著槍繞著高跑,他的族人也跟著奔馳,狂叫「貪污!貪污!」。這個場景,對照今天已經下野的國民黨,憑藉所擁有的媒體與國會優勢,無所不用其極的牽制、抹黑、唱衰,手法如出一轍,證明國民黨並沒有反省的能力,根本沒有進步。


那些忙於選舉的政客,都應該來看觸及這塊土地的戲,感受原舞者的魅力。只剩最後兩場,分別是二十三日晚上七點在台北東吳大學文傳堂、二十七日晚上七點半在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請記得帶手帕!


(作者曾任報社總主筆)

台灣人要強硬起來!

轉載:媒抗 Blog 歐巴桑碎碎念



11/19/2007 15:38



台灣人要強硬起來!



上星期五下午四點高雄市長選舉二審結果宣判前,平時不看電視的我,因為感冒看醫生,在台北市某醫院候診區坐著,和一些候診的人一起看電視,這種氣氛,讓我也緊張了起來。



奇怪的新聞台,先是打出『維持一審判決結果』,害我氣死了,直罵他們就是要這樣亂搞,後來,才趕緊又打出新的字幕『陳菊當選確定』,身邊兩、三個歐吉桑跟著說,我早知道是這樣,不然就太過份……,還有一兩個操著很重的中國鄉音的外省老人開始罵,反正我也不想理他們,我們幾個人就用台語聊起來了。



沒多久,忽然一個六十歲左右的婦人跑過來,對著電視機指指點點的大罵:『這個民進黨垃圾步、奧步、不要臉….』,他跑到我們旁邊來,想加入聊天,大概是看到我這個比他年輕的歐巴桑,不像他們以為的一高二低沒水準的民進黨支持者的樣子,我看了他一眼,繼續跟身邊不認識的歐吉桑聊:『我們應該支持十八趴,支持全民領十八趴!』歐吉桑說:『對啊!大家都要十八趴!』我接著又說:『應該全民來領終身俸!』另一位歐吉桑知道了我的用意,就說:『對啊,應該大家都來領終身俸,怎麼可以只有少數人在領呢!』那婦人就瞪大了眼睛,激動的大喊:『 憑什麼!憑什麼你們也可以領?』知道年輕歐巴桑是綠營的,馬上知道歐巴桑是非我布爾喬亞族類,是一高二低類。歐巴桑不疾不徐的說:『為什麼?當然大家一起拿呀,怎麼只有少數人拿?』那婦人說:『我們很辛苦的,你們憑什麼?憑什麼要領十八趴、終身俸?軍人很辛苦的,打仗很辛苦的!』我說:『是喔!好辛苦喔,多久沒打仗了?上一次八二三那次還是我老爸他們去打的勒,我家就有軍人四十幾歲就退伍了,每個月領八、九萬終身俸,當軍人真不錯嘛!』她很生氣的說:『人家當軍人很辛苦的,你為什麼嘲笑人家?』我說:『嘲笑!你搞錯了吧!我是羨慕他啊,我羨慕他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嘲笑他勒,我也好想像他一樣,什麼都不用做,每個月領那麼多錢啊!』那女的已經快氣死了,繼續說:『誰教你們不去考試啊?去考啊!考高考啊!普考啊!』我說:『是喔?考試啊!你是說靠關係走後門、靠省籍比例進去公家機關吧,考什麼?你告訴我,你什麼學歷?你考過什麼?你學歷是什麼?說啊!』那女的氣急敗壞的走到另一區去了,我就跟那幾個歐吉桑說,台灣人要強硬一點,不要讓那些假中國人吃的死死的。



那女的氣的要死繼續跑到我們附近對著我們狂罵:『不要臉!民進黨的,不要臉!垃圾步、奧步,陳水扁,去死…...』我就大聲說:『大家來看看,這就是泛藍支持者的水準,馬迷的水準!』那女的簡直要氣瘋了,又跑過來說:『你們憑什麼領終身俸,那是我們的血汗錢呢!』我就說:『你又搞錯了吧!那是我賺的血汗錢在養你們勒!』她又狂罵,氣到罵了一堆,準備要離去時,我接著說:『 不要生氣齁!氣死了,你就領不到我賺來付給你當終身俸的血汗錢啊!



旁邊兩個歐吉桑都不敢大聲講話,只是低聲的咒罵這種人真的很爛,然後又說,台灣人不團結,死好之類的。我心中也覺得很難過,台灣人就是這樣,不敢站起大聲捍衛自己,旁邊有幾個台灣人和外省人和警衛也在那裡罵民進黨怎樣操作什麼的,那個講台語的警衛經過我身邊都多看我兩眼,領完藥,我走到警衛台,跟他說:『先生,你好!』他站起來笑笑的看著我,我就跟他說:『你一定覺得怎麼有人會支持民進黨?』他就說:『唉呀!我不懂政治啦!』我說:『沒關係,我現在並沒有打算要說服你什麼,我也是個知識份子(在沒有自信的泛藍台灣人面前一定要用學經歷這些來唬他們),二十年前,人家跟我說的時候,我也不相信,和人家爭辯很久,我花了十年的時間,慢慢的,自己去找書、看書、上網找資料,才知道以前國民黨時代,教育我們很多錯的東西,你如果願意了解,就要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就會知道為什麼了!』說完,轉身就走了,這樣的人,我可能花三天三夜跟他說都沒用,一定要他們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多說只是浪費我的時間。



星期六上台灣角社的媒體課程,主持人林永沛先生也說,他最近常常和人吵架,因為他也覺得我們應該要強硬起來,所以衝突就多了。是啊!那些人就是那麼凶悍,平時,我們被人家壓落底,現在我們強硬起來,回個幾句話他們就看不慣了,我們就是要強硬起來,我們就是要堅持我們的,為什麼我在繳稅養這些人不敢大聲說出來?台灣人不能讓人家軟土深掘,要堅持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態度堅定,語氣和緩,大聲的把我們的想法、理念傳播出去。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 作品深植族人的心靈

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 作品深植族人的心靈



2007/11/07 23:04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4732&type=%E7%94%9F%E6%B4%BB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于靜芳七日電)被視為「卑南族音樂靈魂」的音樂家陸森寶,逝世將滿二十週年,生於日治時期台東廳卑南社的陸森寶,卑南族名為「BaLiwakes」,形容他跑步起來猶如旋風。他畢生致力教育與部落音樂創作,作品不但成為卑南後輩子孫歌唱與創作靈感,也深深影響並繫著族人的心靈。



文建會表示,陸森寶生於日治時期的台東廳卑南社,十七歲時考上台南師範學校,開始展露音樂、體育方面才能,並在畢業後任教台東農工,致力於教育與部落音樂創作。



文建會指出,在陸森寶傳世的數十首歌謠作品中,主要分為「宗教聖歌」與「部落歌謠」,詞意內容有部落生活描述、對當時族內前線作戰與即將出嫁青年的祝福及歌頌賴以生存的土地山林等。



其中,「美麗的稻穗」、「卑南山」等較為民眾熟悉作品,不但被雲門舞集與原舞曲舞團等藝文團體普遍地納為配樂,也被歌手們傳唱多時,他的音樂深深影響了胡德夫、陳建年、紀曉君等當代知名歌手。



同為卑南族人,也是陸森寶姻親的政治大學教授孫大川,特別擔任傳記的執筆者;他表示,陸森寶所遺留資料中,時而日文、時而中文,還有大量卑南語書寫,反映了在歷經不同政權統治下,仍能跨越語言藩籬,直指人心。



孫大川表示,日據時代的台灣原住民文學非常珍貴,除能了解當時歷史脈絡,還能學習從脈絡中去認識一個人,明瞭精采的生命其實是「雖死猶生」,陸森寶的文獻將傳承卑南族美麗的生命力與文化。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廢刑法一百條核心人物 林山田因病過世











十六年前「100行動聯盟」共同發起人之一、前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山田,五日凌晨一時五十分左右,因胰臟癌過世。//中央社


廢刑法一百條核心人物 林山田因病過世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五日電)前法務部長陳定南逝世今天屆滿一週年,不料陳定南的好友、也就是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山田卻在今天凌晨因胰臟癌過世,享年七十歲,令各界震驚。林山田除在法界有很高威望,昔日也曾是「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聯盟」核心人物,對台灣民主運動發展有重要貢獻。



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賴瑞鼎說,這個月起,基金會為了籌建陳定南紀念館,在林山田的領導之下,展開一連串的募款與紀念活動,但在陳定南忌日的同一天,原已罹癌二十多年的林山田,不幸在凌晨一時五十分病逝於羅東聖母醫院。

他表示,林山田是陳定南惺惺相惜的多年摯友,幾年前從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一職退休後,即長住宜蘭礁溪養病。陳定南去年往生後,就獲邀擔任基金會的董事長,並為了籌建陳定南紀念館經常費心規劃、四處奔走。林山田在法律界的威望,就如同陳定南在政治界的威望。


林山田除著有刑罰學、刑法通論(上)(下)之外,也是「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聯盟」的核心人物,讓台灣真正成為言論自由的國家。


賴瑞鼎說,日前基金會緊鑼密鼓規劃陳定南去世周年系列活動時,林山田雖當時身體不好,但仍持續協助。十一月起,活動正式展開之後,林山田幾度要下床趕赴現場,但因為醫生、家人以及基金會再三勸阻,才勉強回榻養病,還不斷叮嚀基金會同事要注意各項細節。


他表示,林山田臨終前,與陳定南一樣在遺囑中叮嚀,希望儘快火化、後事低調辦理,並盼望陳定南紀念館能早日興建完成館。


林山田1938年出生,台灣台南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律博士,曾任中央警官學校客座副教授、教授兼警政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政治大學法律系暨法研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法律系暨法研所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等職務。林山田著作甚多,包括刑罰學、刑法通論等,目前台灣法界許多法官、檢察官、律師都是他的學生。



11/5/2007 8:01:25 PM

林山田過世 游盈隆:知識界與社運界損失

林山田過世 游盈隆:知識界與社運界損失



(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五日電)前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山田今天病逝。曾與林山田共同推動廢除刑法第一百條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游盈隆指出,他與林山田相識十六年,認為林山田是知識份子投入社會運動的典範,林山田的過世是知識界與社運界的損失。



游盈隆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他在一九九一年加入台灣教授協會,與林山田結識;包括現今已故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鎮源、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等許多知識界的朋友,都是當時的要角,大家共同推動雙十節反閱兵、廢惡法(刑法第一百條),促成一九九二年修正刑法第一百條。

他指出,一九九三年,林山田擔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時,他也接任法政處召集人,在台灣社會運動的全盛時期,發起制憲運動、一中一台運動等各種政治與社會運動,而且這些運動都相當成功。


游盈隆說,他近距離與林山田共事多年,認為林山田是一位傑出的刑法學者,不僅著作等身,推動社會運動時更具備領袖魅力與氣質,以及高度的理想與熱情。


游盈隆表示,林山田過去常說「哀莫大於心不死」,透露一位知識份子在中國國民黨主政下,推動台灣主權獨立運動時的焦慮與無奈。不過,林山田長期以來的努力,讓他成為知識份子投入社會運動的典範,林山田的過世是台灣知識界與社運界的損失。


林山田生於一九三八年,台灣台南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中央警官學校客座副教授、教授兼警政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政治大學法律系及法研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法律系及法研所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等職務。台灣法界許多法官、檢察官、律師都是林山田的學生。


今天凌晨,林山田因胰臟癌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過世。



11/5/2007 8:02:32 PM

鍾佳濱:林山田發起廢除刑法一百條震撼學界

鍾佳濱:林山田發起廢除刑法一百條震撼學界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五日電)前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林山田過逝,當年追隨林山田參與一百行動聯盟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的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表示,林山田是一位以國家為優位的學者,發起廢除刑法一百條在當時的學界可說是震撼彈。



直到傍晚媒體告知才知道林山田已經過逝的鍾佳濱說,他前幾天才和友人提到林山田,鍾佳濱回憶當年追隨林山田參加一百行動聯盟運動,他說,林山田是一個法學素養深厚,幽默而風趣的人。

鍾佳濱表示,刑法生硬而深奧,但林山田卻能在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中,用簡單生動的文字,讓民眾感受並了解為何要廢除刑法一百條。


鍾佳濱表示,林山田是警官學校出身,發起一百行動聯盟當時,除了在政大教課外,也在警官學校教課,以他一位國家優位學者的背景,發起廢除刑法一百條,對當時的學界和公務人員,都是震撼。


鍾佳濱說,這個運動如果是自由派的學者發起,可能就會被外界解讀為各說各的,但林山田以一位刑法權威,又是國家優位學者,與當時工研院院士李振源發起這項運動,對許多他教過的學生以及學界的震撼,可說非常的大,而這也是林山田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11/5/2007 6:25:09 PM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滿州鄉生態保育推手郭明裕 讓獵人護鷹

滿州鄉生態保育推手郭明裕 讓獵人護鷹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二十八日電)「小時候鄉裡常看到的原生植物,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恆春工商退休老師郭明裕,用這樣的心情激起了滿州鄉中老年人的共鳴,成立滿州鄉原生植物生態保育協會,協會成立第一件事就是發起成立護鷹巡守隊,鄉內不少獵鷹人成護鷹人。



生態保育協會七十歲的理事長鍾顯彰被問到為何成立協會,他只說「小時候常看到的原生植物都快看不見了,所以要保護」,但是被問到滿州鄉有那些原生植物,他卻說不出來。郭明裕說,這些小時候只要一出門就看得到的原生植物,他也是後來在翻閱植物書籍時才知道學名是什麼。

五十八歲的郭明裕四年前從恆春工商教師退休,教書時,他住恆春鎮一個月才回一次滿州,當時沒有注意到家鄉生態的變化,為了準備退休後能到野外認識生態,他在退休前四、五年買了植物書籍大量閱讀,發現小時候常看到的植物有不少都是恆春半島的原生植物。


郭明裕如數家珍的說,像鄉民稱為「山豬肉」的珊瑚樹、台灣原生蝴蝶蘭「台灣阿嬤」、月橘、高士佛羊耳蒜 (蘭花的一種)、刺蕨、連珠蕨和中華雙蓋蕨等等,這麼多年來,因為盜挖,不是已經瀕臨絕種,就是變得稀少。


郭明裕四年前退休後,常回滿州鄉,他過著計畫中的退休生活「到野外與大自然為伍」,才驚覺小時候常看到的植物都看不到了,多年來研究植物,郭明裕成了植物通,心疼那些快瀕臨絕種的植物。


三年前,郭明裕帶了一位大學研究生到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在深山裡的溪中發現一叢已經瀕臨絕種的高士佛羊耳蒜,才出山就遇到海棠颱風,他掛心著那叢瀕臨絕種的蘭花,擔心被洪水沖走,颱風過後,他再度回去探望,果然,這叢原生蘭已被洪水沖走,郭明裕說,他直到今年才又在滿州鄉的一處水邊發現一叢,讓他欣喜萬分。


郭明裕每次回鄉,就會找朋友、父老聊天,每次聽到他們說又挖到什麼植物,他都會勸他們把這些植物留在原地,他也經常發出「小時候常看到的植物都快看不到」的感嘆,終於激起了保護鄉裡原生植物的共嗎。


協會在今年七月成立,有七、八十名的會員,以保育滿州鄉的生態為目標,除了原生植物外,還包括了守護候鳥灰面鷲、護溪等,其實獵鷹和電魚都是滿州鄉傳統的經濟活動,但這幾年獵鷹被嚴禁,溪裡的魚資源也枯竭,協會的成員都認清唯有保護生態,讓生態成為觀光資源,才能發展滿州鄉的經濟。


由於想擁有自由之身,郭明裕到現在還未加入協會,但他成為協會的當然義工,訓練年輕人成為鄉裡生態旅遊的解說員,他說,許多年輕人失業回到鄉裡,他希望能讓這些年輕人有工作,一方面也灌輸鄉人保育生態的觀念。



10/28/2007 7:03:44 PM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就是愛台灣 癌末美籍教師穿上入聯T恤











癌末美籍教師富瑞德(前中),四年前來台從事美語教學就深愛台灣這塊土地,很想要一件民進黨的入聯T恤,三日立委謝明源(右)將自己僅有珍藏送給富瑞德。//中央社 九十六年十月三


就是愛台灣 癌末美籍教師穿上入聯T恤



(中央社記者陳雪卿台中市三日電)來台灣教美語已有四年多的美籍老師富瑞德,走遍世界各國卻獨鍾台灣這塊土地,沒想到發現自己已是癌症末期,看到民進黨推出的入聯公投T恤,也很想有一件穿在身上為台灣發聲,消息傳出後,民進黨籍立委謝明源今天特別送上自己僅有的一件T恤,讓富瑞德感動得相互擁抱。



年近五十歲的富瑞德(Fred Walter Wolz),四年前來台從事美語教學,今年初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末期,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台籍女子Yoyo仍然不顧家人的反對與富瑞德結婚,陪伴富瑞德的最後人生階段。

富瑞德熱愛教學、熱愛生命,更熱愛台灣,民進黨舉辦公投入聯活動期間,富瑞德從電視上看到副總統呂秀蓮身穿台灣入聯T恤的樣子,很想要有這件衣服,於是到處拜託友人,希望有那位立委能給他一件。


立委謝明源得到消息,今天在競選總部副主委何文海陪同下專程到東興路二段富瑞德住處送T恤,謝明源說,這件T恤是他唯一的一件珍藏版,他自己雖很珍惜,很捨不得,但是知道富瑞德因為愛台灣,喜歡入聯T恤,他願意割愛贈送,他覺得富瑞德比他更需要這件T恤。


富德瑞接過謝明源送的T恤,心情顯得很興奮,馬上穿在身上,還不時撫觸衣服,感動地擁抱謝明源連聲「謝謝」,讓謝明源及所有在場的人都眼眶泛紅。


富瑞德說,他曾經遊歷世界各國,四年前來到台灣,他熱愛台灣的人民、美食、文化,愛他的學生,他有千萬個理由愛台灣,但他只能說出:「台灣真的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對於一個熱愛台灣不輸台灣人的富瑞德,謝明源很感動,他祝福富瑞德趕快好起來,而熱愛美語教學的富瑞德也承諾,他還要教更多的台灣學生。



10/3/2007 2:41:01 PM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郭雨新影像展,宜蘭車頭展出珍貴照片

2007.9.15



郭雨新影像展,展出珍貴照片
























會場展出多張郭雨新的居家生活以及從政時期的照片。(記者胡健森攝)
會場展出多張郭雨新的居家生活以及從政時期的照片。(記者胡健森攝)
民進黨主席游錫堃與夫人楊寶玉仔細觀察一張張歷史照片。(記者胡健森攝)

自由時報記者胡健森/宜蘭報導〕適逢前省議員郭雨新百歲冥誕,仰山文教基金會舉辦「郭雨新百歲冥誕影像特展」,昨天起到十月八日,在宜蘭火車站旁的「宜蘭行口」展出。


會場展出數十張珍貴的照片及文字史料,介紹郭雨新的家庭生活,更翔實記錄他一生爭取民主的奮鬥歷程。


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昨天也專程出席開幕式,他說,郭雨新對台灣的民主發展貢獻其他人難以相比,因此,有資格稱「黨外之父」、「黨外祖師爺」的人,除了郭雨新,絕不做第二人想,他建議宜蘭縣應該有條「雨新路」,並設置郭雨新紀念館,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這位「宜蘭的光榮」。


郭雨新是台灣的民主先進,曾因不滿日本政府高壓統治舉家搬往上海經商,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返故鄉宜蘭;一九四九年擔任台灣省參議員,之後又獲選為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至三屆議員,自一九六0年起,連續高票蟬聯第二、三、四屆台灣省議員。


在問政廿五年中,他為民眾爭取了許多權益,並贏得民意領航者的地位,一九六0年與雷震、高玉樹等人共同籌組「中國民主黨」,卻因政府打壓最終宣告失敗,雷震也被捕入獄。


從政期間郭雨新不斷與執政者對抗,也遭到無情打壓,卻激發年輕後輩加入,成就了日後的黨外運動。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從陳炘到吳昕達──台灣企業家的宿命與悲哀




從陳炘到吳昕達──台灣企業家的宿命與悲哀


/東寧少醫




 嫺熟英日語,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博士的陳炘先生(1893─1947),在1927年與霧峰林家時稱『阿罩霧三少爺』的林獻堂先生共同成立大東信託株式會社,以對抗日本資本家藉由帝國力量對殖民地的巧取豪奪。



 這家銀行因為在戰後『妨礙』了中國浙江財閥在台灣的競爭,陳昕在二二八中被中國國民黨捕殺,財產被併吞,銀行改組成現在的華南銀行。而抗日一輩子的林獻堂少爺避居日本,客死異鄉,戰後大東信托這種大企業都可以被中國來的財團染指,更遑論一些小企業在黨國經濟體制下遭受的壓迫與限制了。



 回到二十一世紀,新光三越少東吳昕達雖然心血付諸流水,幸賴台灣媒體的披露與壓力,少東和其幹部都可以自危邦全身而退,比起戰前去中國東北『滿洲國』的台商幸運多了,當時的台商倉倉惶惶逃離長春和瀋陽時,家當被中國人搶奪,家眷慘遭蘇聯紅軍姦淫,還有人因為和日本關係深厚成為戰犯,被紅軍送往西伯利亞勞改。



 再往前看十七世紀在延平王二世鄭經統治下的東寧王國,嗣王經命戶都事楊賢監督洋船,往賈暹羅、爪哇、呂宋。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通洋之利,惟鄭氏操之,財團益饒。軍事國力的強盛得以保障經濟的命脈,而經濟更是維持強大國防的依恃。無怪乎先哲蔣渭水先生的『臨床講義』中在台灣的既往歷Past History東寧王國時代的描述是:『幼年時(即鄭成功時代),身體頗為強壯,頭腦明晰,意志堅強,品行高尚,身手矯健。』



 我們對於阻擋軍購,消除兵力為募兵制,又倡言一中共同市場,其子女皆持美國護照的『地區領導人』的候選人,實在不能沒有『資敵國,助外患』的疑慮了。



 商業活動不可能和國家主權完全無關,英商美商都是挾其國力,四處征戰,甚至在台美國商會還會對我們的政府政策指手畫腳,台灣的商人想要回到閩南海商最風光的十七世紀時代,就必須體認到『身為台灣人,不能不建立自己的國家。台湾人として、自分の国をつく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台灣人包含企業主不想成為列強出賣的籌碼與予取予求的禁臠,就不應該和那些不知台灣南北地名與民間疾苦,卻留連於熟知的香港上海夜店,爭相去北京紅朝叩頭的中國國民黨中常委為伍,而必須要有林獻堂和辜寬敏先生的國家意識和文化涵養,能夠善盡台灣企業主對國家的責任,才能稱為是台灣少爺的典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9.04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新竹客家人陳增昌戰火浮生 飄零異國半世紀

2007.9.2



戰火浮生 飄零異鄉半世紀












因中風行動不便的陳增昌,如今只能坐在輪椅上翻看舊照片回憶他的無奈人生。(記者周敏鴻攝)


自由時報記者周敏鴻/中壢報導〕日治時代自願從軍的陳增昌,有醫療專長派駐海南島軍醫院,隨著時代動盪,他曾進集中營,又被國民黨、共產黨政府重用在醫院服務,文化大革命時更背負「叛徒」罪名被鬥爭險送命,他形容在海南島的半世紀簡直是「現代版戰火餘生錄」。


 陳增昌嘆戰爭無情


如今87歲的陳增昌中風行動不便,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翻著僅存的幾張照片回憶,他感嘆「打仗只是為了滿足侵略者的慾望,對於人民實在沒有意義,還被迫用大半輩子去經歷無可奈何的人生。」


民國9年陳增昌出生在新竹縣,還沒上小學,就因為父親在家鄉砍殺一個日本人,舉家遷往花蓮,陳增昌因為日文說寫非常流利,小學畢業後就被找到當地衛生所打工幫忙,有時衛生所太忙碌,他還要幫忙醫師、護士協助照顧病患。


用心偷學的陳增昌因此練就一身處理外傷的好本領,縫合、包紮統統難不倒他,18歲那年日本政府廣徵軍伕到中國、南洋等地打仗,陳增昌也隨著前往海南島,但與其他軍伕不同,陳增昌是為了發揮醫療專長自願加入日本軍隊。


 海南島上娶妻生子


陳增昌說,他搭船抵達海南島海口市,就被派往海軍成立的博愛會海口醫院服務,當時官階是中士,由於當時戰爭激烈,各軍種都爭相邀他服務,但他因結識時任護士的妻子,始終在海口市服務。


民國34年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海南島由中國國民黨政府接管,陳增昌則被視為日本人,與其他日本軍人都被關進集中營。


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國民黨政府確認陳增昌是台灣人,就把他從集中營拉到一八八師野戰醫院服務,當時國民黨政府要授階中尉,陳增昌嫌錢少討價還價,政府考慮醫院缺人,只好同意他的要求授階上尉,這時陳增昌在海南島已經待了12年。


民國38年國民黨政府戰敗撤退到台灣,陳增昌回憶,當時海南島非常混亂,大家搶著要登船跟著撤退,一位難求,他又要照顧妻子、小孩,上不了船還差點被擠到海裡。


離不開海南島,陳增昌因為有醫療專長,加上共產黨政府調查他沒有反動思想,又向他招手吸收,為了生活陳增昌只好點頭,共產黨政府於是安排他在海口市的衛生院當院長。


原以為終於脫離戰爭可以平靜生活的陳增昌,惡夢卻隨著文化大革命降臨,他回憶,民國55年5月,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海南島與中國本土一樣,處處都有鬥爭,他曾經是日本與國民黨政府的軍人,當然馬上背負「叛徒」、「特務」等罪名,並拔去院長職務。


 紅潮10年苟且偷生


文革10年期間,陳增昌只能躲在衛生院角落苟且偷生,靠打掃廁所等粗工賺取每個月32元人民幣的薪資,約只有他當院長的1/5,陳增昌說,當時只要鬥爭活動開始,他就會被用繩子綁起吊在司令台,53歲那年他因為被吊太久,右手手筋被拉斷,從此成為右手4指無力張開的殘障人士。


生不如死的文革10年,陳增昌為了妻子和6個小孩,咬牙捱了下來,後來他開始想盡辦法要回到台灣,直到80年代初期台灣當局讓海外台灣人申請返台。


再度踏上台灣土地定居中壢,陳增昌憶起往事忍不住老淚縱橫,他說,回顧這一生,離鄉超過50年,先後為日本、國民黨與共產黨三政府效命,結果只是他用一生血淚,寫下在動盪大時代下小老百姓為求生存的無奈故事。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義籍老修女 奉獻原鄉50年











新竹縣尖石鄉方濟托兒所創辦人趙秀蓉修女,將寶貴的青春奉獻給台灣原住民。(自由時報記者彭日鏡攝)


義籍老修女 奉獻原鄉50年



〔自由時報記者彭日鏡/尖石報導〕新竹縣尖石鄉方濟托兒所創辦人義籍修女趙秀蓉,為山地鄉原住民奉獻無數,50餘年如一日,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她始終歡喜做、甘願受。



75歲的趙秀蓉修女,來自義大利南部小村莊,18歲洗禮後,就發願要到偏遠落後地區代替「天主」把愛奉獻給當地的居民,21歲時被教會派到台灣,民國45年轉赴新竹縣尖石鄉服務。

趙修女說,當時跟她一起到尖石的修女還有3人,她們搭車到橫山鄉後,即靠步行到內灣,住宿1晚隔天再走路深入山地鄉。


她說,落腳那羅天主堂後,看到當地原住民的生活十分貧困,父母親為了3餐的溫飽,一大清早即上山工作,直至天黑始回到家,家中幼兒根本沒有人照顧,才於民國50年間成立托兒所代為照料,並施以簡單的學前教育。


儘管經費上有困難,甚至許多家長繳不起學費,她也「照單全收」,午餐費、書籍、學用品等費用由教會代繳。以今年為例,學童人數多達70餘名,在山地鄉中算是一所極為完善的托兒所。趙修女說,困擾多年的托兒所用地及合法立案問題,在縣府協助下,3年多前終於獲得圓滿解決,往昔所經歷過的辛酸和艱苦,總算沒有白費。



1/26/2007 11:21:14 AM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我不是中國人!」 (轉載)

轉載自 DHomme



「我不是中國人!」
 (其他)



日前去峇里島玩,導遊是當地華僑。

她說,因為她家在新加坡對岸,收看得到新加坡的電視節目,所以她會說華語。

當時是在等待泛舟,大家也不是很注意她說什麼,大概是有人沒聽清楚還是怎樣,同團的某位大姊,大聲地說:「愛娜(導遊名)就說了呀,她是中國人當然會講國語呀!」

誰料到我們導遊立刻大聲反駁:「我不是中國人!我阿公才是!我是印尼人!

在行程最後兩天,她還發給每人一張影印的印尼地圖,跟我們介紹每個大島的特色。也說峇里島雖然很賺錢,但是中央政府實際拿到的錢卻很少,因為官吏層層貪污。她也說她小時候的教育很糟糕,所以她什麼都學不好。為什麼很糟糕?其中之一是教師會蹺班,所以後來政府就下令教師要穿制服,這樣就知道街上誰是蹺班的老師。

雖然她對印尼政府的貪污頗多微詞,但看得出來她依然以身為印尼人為榮。

反倒是這位大姊,某天在船上晚餐時,主持人問有沒有台灣人?大家都舉手了。當主持人又問,有沒有中國人,這位大姊開心地舉手,也只有她舉手。旁邊另一團台灣團,一位似乎是領隊的妹妹,卻是叫團員們「不要舉手!不要舉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25/today-o3.htm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舊金山球場台味濃 建仔球迷捧場熱











被美國媒體封為「台灣閃電」的洋基隊投手王建民,二十三日 (當地時間)先發出戰舊金山巨人隊,十幾位台灣留學生舉著國旗為王建民加油//中央社


舊金山球場台味濃 建仔球迷捧場熱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二十三日專電)美國職棒大聯盟舊金山巨人隊的主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球場今天很台味,雖然洋基隊來自台灣的投手王建民六月的五連勝沒有拿到手,但是建仔到舊金山打球機會難得。台灣球迷散佈巨人隊的球場,帶著標語和國旗一同助陣,替建仔加油打氣。




舊金山的熱情球迷自己製作各種海報,不論賽前賽後,都有建仔球迷等著近距離看到王建民風采。球迷二十三日(當地時間)在巨人隊球場觀眾席留影//中央社



「贏了最好,沒贏也沒關係。」秦姓球迷和十幾位台灣同學一起買票到球場看球,帶了國旗就是為了幫王建民打氣。



開場前半個鐘頭王建民和隊友上場暖身,球迷一路呼喊「王建民、王建民」,但是建仔非常專心沒有回應,後來球迷喊聲太大了,建仔終於回頭招了一下手,讓球迷滿心歡喜。

面對球迷的關心和捧場,雖然沒有讓洋基隊贏球,建仔懷抱感謝心,在賽後的記者會也說「球迷都是來幫我加油的,不會有壓力。」


一位球迷說,很開心看到建仔,他們平均每個人都花了一百多美元買到有座位的球票。有球迷很興奮地說,「不是來看球賽,是來看王建民的。」


由於網路開賣的票早已售光,有學生球迷買站票,在右外野的看台上幫王建民加油,這位球迷表示,「沒關係,我年輕可以站到底。」


今天不僅全場滿座,主辦單位巨人隊球場還加賣兩千張站票。


另有幾位球迷是剛好從台灣到舊金山出差的工程師,他們表示,「機會難得一定要親自進場體會王建民經驗。」


替王建民在舊金山的球場加油,也沒有分什麼外國、本國人,不管是用英文或用中文,全家出動或者年輕學子聲音一樣大。


有一群王建民的球迷在加油時,被一巨人隊的支持者站起來嗆聲,不過球迷說,沒關係,到主場幫客隊加油,小心一點就好了。王建民接受記者訪問時說,他在這個球場打球感受不到風,任何球場對他來說都一樣。


散場了,建仔的球迷依舊等在球場外,有球迷說:「可惜沒贏,但是球賽很精采。」也有人說,「不管怎樣都支持王建民。」


建仔到舊金山球場,是他的第一次,球迷等到了他,也是第一次。今天的舊金山球場不管是台灣的球迷人數,場外場內的國旗或王建民四十號標語,都破了紀錄。



6/24/2007 2:02:57 PM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之光--馬偕博士◆轉載

轉載自 這裡是一個超優質台灣意識的部落格





 


馬偕博士以聖經為主要的課本,講授有關聖經的地理、歷史,尤其特別注重聖經中所提到幾個國家的歷史,如埃及、波斯、羅馬、希臘、巴比倫等;他也不忽略科學,傾囊相授西方學校所注重的重要學科,……




 


喬治·萊斯里·馬偕 (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 - 1901年6月2日),將生命奉獻給福爾摩沙(台灣)的牧師。中文名叫偕叡理,台灣人一般稱「馬偕博士」。父親是蘇格蘭佃農,逃到加拿大後於安大略省生下馬偕。1870年畢業於英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部返回加拿大,同年底又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科深造。



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淡水傳教、醫療和教育上的影響,不僅改變了淡水的文化風貌,也成了淡水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十歲是馬偕一生的轉折點,著名的宣教師賓威廉,那年返回英國休假述職,當時做小聽眾的馬偕深受感動,決定一生也要做個宣教士,向中國傳福音。 馬偕在小學畢業後,進入師範學校就讀,十四歲開始擔任小學教師,長達五六年之久。1866年,21歲入多倫多大學及諾大神學院就讀,後轉入普林斯頓神學院就讀。



1870年畢業以後,為充實自己佈道工作的能力,他搭船至英愛丁堡拜訪偉大的佈道英雄Alexander Duff博士(他在印度宣教極為成功),又精研佛教與婆羅門教,入愛丁堡大學研究科深造,1871年結業,他的海外宣教申請終於獲得批准,教會選定中國為其宣教區,時年27歲。



  1871年10月他啟程前往台灣,船行至香港時,他問了自己三個問題:「我將永遠不回祖國嗎?」、「我的生命經得起這樣可怕的考驗嗎?」、「難道這個決定是一種錯誤嗎?」。他幾乎要打消前往中國傳教的意念,但沒多久神的話臨到他, 也堅固了他的信心。馬偕在其自述中說:「這好像有無形的繩,引我到這『美麗之島』去。」



1872年馬偕抵淡水後,即以其所租之陋室(今馬偕街24號後方),為人派藥治病。同年六月展開正式之診療,隨即陸續有開刀、拔牙之醫療和病床之設施。由於西醫特有之療效與馬偕為人之熱忱,求診者與日俱增,遂在翌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滬尾醫館」,此後兩年間診治者已逾一千五百人。  



  當年馬偕另邀淡水海關所聘外僑之港醫師Dr. L. E.Ringer等五人到診所協助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加拿大差會當局也曾派華雅各醫生(Dr.J. B.Fraser)前來淡水主持醫務,唯不到兩年即因喪妻而返國。



  一八七八年馬偕與林格醫師聯手解剖一葡萄牙水手屍體,發現人體內肺蛭蟲之寄生,此為全球首次病例,本診所亦因此名噪一時。 當年醫師之經費悉為外商洋行所捐獻,本地官紳或亦略有資助。1879年,馬偕獲美國一位同姓馬偕之船長的遺孀為紀念其亡夫而捐款二千五百美元,以資助新醫館之籌建經費。遂於今址建新醫館,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伉儷義舉。



  1884年中法戰爭烽火漫及淡水,偕醫館毅然負起救護之工作。搶救清軍無數,一時傳為佳話。此後偕醫館聲名遠播,醫務蒸蒸日上,到1894年,每年受診者己逾一萬人次,1901年因為馬偕博士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方面宋雅各醫師(Dr. J. Y. Ferguson)來台,重開偕醫館。不久,鑑於淡水港日趨沒落,且為因應時代而將醫院規模加大,以紀念台灣醫療先驅馬偕博士。



  1912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成功身退。此後,醫館院舍八十年間先後曾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1992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馬偕醫館之建築為馬偕博士所設計,雖外貌樸實,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古蹟,見證了馬偕和先人佳美腳蹤,也令人發思古幽情。



  馬偕博士的貢獻如上所述,我們可知他是為大愛人士,有堅定的毅力及愛人的心,馬偕博士曾誓言 「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地方,被你差用,願上帝幫助我。」,馬階醫院也為了紀念馬階博士,以「基督救世之精神,醫治病患之肉體、精神及靈魂」為宗旨而設立。 他那「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精神,積極奉獻服務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1900年五月,馬偕最後一次巡視蘭陽平原諸教會,回淡水不久,既因喉癌而聲音全部沙啞。九月牛津學堂開課時,他已無法授課。十月時曾前往香港治療,他已知藥石罔效。翌年一月回淡水,最後喉嚨開始糜爛,吞食之物由喉部流出,肉體受盡煎熬。六月二日下午四時病逝於砲台埔寓所,享年五十八。家人及教會遵其遺囑安葬於淡江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而非外國人公墓(西仔墓,有一牆之隔),葬禮在六月四日。


  他在台灣傳教共三十個年頭,設立教會六十餘所,施洗信徒達三千人。東奔西走、跋涉山河於客、漳、泉、平埔、高山間,蹤跡遍及苗栗以北,東達花蓮、台東。終其一生認同台灣,以淡水人自居,他心在台灣、愛在台灣、血流在台灣、留根在台灣,和四百年來一直將台灣作寄腳處,不認同這塊鄉土的一連串外來政權,形成強烈對比。馬偕臨終前幾年,曾以下面的詩詞,表達他對美麗島的無限摯愛:




 


<h4>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

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的生趣在於此;

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

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

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

—我好喜歡在此遠眺。

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

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

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


找到我的歸宿……
</h4>

 


馬偕博士生平大事紀  


一八四四 出生


一八七一年 離開家鄉抵達打狗(高雄)


一八七二年 抵達淡水展開佈道


一八七三年 北臺灣第一所教會成立於淡水;北台灣第一所教堂成立於五股


一八七四年 八里坌教會成立


一八七八年 娶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


一八八零年 馬偕第一次例假回國述職


一八八一年 滬尾偕醫館落成


一八八二年 牛津學堂竣工開學


一八八四年 中法戰爭


一八九二年 吳威廉牧師夫婦抵淡水


一八九三年 馬偕和家人二度回國述職


一八九五年 馬偕在加拿大完成他的著作《台灣遙寄》( From Far Formosa)


一九零零年 馬偕病逝,葬於淡江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享年五十八歲。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李筱峰專欄> 長老教會˙國民黨˙台灣

2007.8.12



<李筱峰專欄> 長老教會˙國民黨˙台灣

在台灣近現代史上有兩個影響台灣很深的團體,他們原先都是外來的,一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另一個叫做中國國民黨。


長老教會在台灣已有一百四十二年的歷史,比國民黨早八十年進入台灣。初抵台灣的長老教會的外國牧師們,受到本地人的排斥,被丟石頭、潑大便,備受侮辱;初抵台灣的國民黨則受到熱烈歡迎。


但是備受排斥、侮辱的長老教會牧師們,卻無怨無悔,奉獻服務,並開始本土化。他們不僅設醫院、蓋學校,引進近代西式醫療與新式教育,並且弘揚台灣本土語文,整理台灣歷史。台灣的第一所西醫醫院、第一所女子學校、第一所中學、第一所盲人學校、第一台西式印刷機、第一份報紙、第一本以羅馬拼音的漢文教科書…,都是由長老教會的傳教師引進或促成(詳見拙著《台灣史一百件大事》)。馬雅各、巴克禮、馬偕,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福佬話),足以讓馬英九汗顏。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開創者蘭大衛的夫人,更有割下自己皮膚移植給台灣病患的「切膚之愛」的感人故事;親手替台灣人拔過兩萬一千多顆牙齒的馬偕,死後遺言葬在台灣,誠如其遺詩所言:「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


原本外來的長老教會,經過本土化,成為立足台灣的宗教。一九五一年南北兩系統正式合併,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反觀原本受到歡迎的國民黨政權進入台灣後,卻以征服者之姿大肆掠奪、壟斷與高壓,造成二二八大屠殺,以及長期白色恐怖。不僅一黨專政、國庫通黨庫,對台灣本土語言文化,也極盡摧殘之能事。實行「去台灣化」的「教育」,不許台灣子弟說母語、不讓台灣子弟知道台灣歷史,一味地灌輸以中原為中心的大中國意識形態。一九七五年更粗魯地大規模沒收泰雅語聖經、台語聖經。今天喜歡罵人操弄族群的國民黨,可還記得他們這段族群壓迫、語言歧視(兼宗教迫害)的紀錄?


總之,已經相當本土化、站在台灣人立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勢必與外來統治者的中國國民黨統治當局形成對立的局面,與國民黨統治者之間有幾次重要的政治角力:


一九七一年十月蔣政權代表被逐出聯合國,同年尼克森發表即將訪北京的消息。十二月廿九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呼籲「人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並建議「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又發表〈我們的呼籲〉,對於各種無法無天的宗教、語言迫害,提出建言。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六日,美國國務卿范錫訪問中國的前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呼籲「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住民決定」並促請政府「於國際危急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在戒嚴體制之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些表現是石破天驚的,對當時「黨外」民主運動更產生了催化作用。


有人說,宗教不該干預政治,這是無知之言。真正追求公義與平等的信仰,必定無法容忍世間的不公不義。耶穌不也是觸犯了統治當局而成為政治受難者嗎?佛教的證峰法師林秋梧更有「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的豪語。


為了紀念人權宣言三十週年,今天在高雄有一場遊行,願同胞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繼續前進。馬英九想一起來嗎?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本專欄文章收錄於 www.jimlee.org.tw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8月1日原住民日 綠委陳瑩歡迎原住民穿傳統服飾











八月一日是原住民紀念日,立委陳瑩呼籲全國原住民當天穿起傳統服飾。圖為今年一月一日大獵祭陳瑩穿上卑南族傳統服飾幫父親陳建年戴花冠。//中央社


8月1日原住民日 陳瑩歡迎原住民穿傳統服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三十一日電)八月一日原住民紀念日,原住民立法委員陳瑩呼籲全國原住民當天穿上原住民傳統服飾,一起聚集台北車站南門。陳瑩說,原住民的傳統服飾融合藝術和文化,過去慶典都是鏡頭捕捉的焦點,她歡迎明天全國原住民一起穿上傳統服飾,讓台灣更美麗。



陳瑩說,透過許多原住民朋友的努力,政府將每年的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推廣協會將在台北車站舉辦系列活動,歡迎原住民朋友穿著傳統服飾,攜帶傳統樂器參加,一起走出自信、尊嚴。

陳瑩同時呼籲全國原住民,如果無法參加台北車站的盛會,也可以在部落一起穿上傳統服飾,讓八月一日這天成為原住民的驕傲。陳瑩說,台灣有了原住民才會更美麗。


陳瑩表示,行政院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將每年的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紀念八十三年八月一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修正姓名條例讓原住民的名字可以採取傳統姓名,接著原住民基本法則要推動回復部落山川傳統名稱;台灣的歷史也正因原住民族而更豐富、更源遠流長,也讓台灣被塑造為多元文化、族群融合的社會。




八月一日原住民紀念日,立委陳瑩呼籲當天全國原住民一起穿上傳統服飾。圖為剛剛成立不久的台灣第十二族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少女傳統服飾。//中央社


7/31/2007 6:54:52 PM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蔣渭水逝世76週年 馬泛淚吟詩 謝志偉:噁心!

2007/08/06



蔣渭水逝世76年,台灣政黨動起來,民進黨5日到蔣渭水墳前辦追思會,同1天,2008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除了獻上新詩「我曾看見你」,更「泛淚」朗誦;謝志偉6日晚間表示,「對於馬英九唸詩、掉眼淚,我只有2個字,噁心」。



謝志偉表示,蔣渭水反對外來政權,因此除了反對日本政權,也會國民黨政權,如果馬英九僅強調,蔣渭水是同盟會的秘密會員,具有中國民族的情操,就太窄化蔣渭水的政治情操與道德勇氣,有為國民黨脫罪的嫌疑。



謝志偉表示,蔣渭水因為較早去世,「有幸」沒看到國民黨如何屠殺台灣人,如何追捕台灣民眾黨的黨員。



謝志偉表示,舉曾歷經日本政權及國民黨政權的「楊逵」以及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為例。



謝志偉說,楊逵曾介紹三民主義、中國文學到台灣,之後卻因為「和平宣言」被國民黨關了12年;蔣渭川經營「三民書局」,並在國民黨政權來台時,在書店前,架上青天白日旗,之後雖然沒被國民黨殺死,但女兒蔣巧雲卻在二二八大屠殺當時抱著弟弟,被國民黨槍殺。



謝志偉表示,「如果馬英九要與台灣歷史連結,並對台灣的仁人志士要予以崇敬,就不能只挑你喜歡的那段。」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加國家郵報大篇幅刊登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

加國家郵報大篇幅刊登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



【中央社6月19日訊】 加拿大國家郵報昨天以兩全版的篇幅刊登馬偕博士逝世百年紀念專輯及歷史圖片。這是繼多倫多星報、安大略省滑鐵盧--基慶納紀錄報、英格索時報、加拿大郵票新聞雙周刊後,又一加拿大報章報導馬偕博士生平及對台灣的貢獻。

國家郵報在專輯中稱譽馬偕博士不但是台灣 (中華民國) 的國家英雄,他也是台灣第一所醫院、現代學校、女子學校及博物館的創始人。


國家郵報稱,馬偕博士能受到台灣人民敬愛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他對當時台灣現代化的貢獻,而在於他做事富有創意及尊重當地的風土民情,能融入台灣人的生活中。


國家郵報的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亦刊出十張馬偕博士在台灣的歷史圖片,及一張中華民國郵局發行的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全由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提供。


馬偕博士雖然對台灣做出偉大的貢獻,但在加拿大名氣卻不如中國內戰期間赴中國協助共軍的白求恩醫師。因此當台、加兩地這次藉馬偕博士逝世百週年機會舉辦紀念活動時,立刻受到加拿大媒體的重視。多倫多星報電子網報在六月五日的報導中並稱馬偕為台灣的白求恩。


據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長李南陽表示,除了多倫多星報,滑鐵盧--基慶納紀錄報、英格索時報、加拿大郵票新聞雙周刊及加拿大國家郵報外,最新一期的加拿皇家集郵雜誌亦將刊出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及馬偕生平。


李南陽表示,為了加強加拿大人對馬偕博士的了解,加拿大皇家集郵雜誌馬偕專輯中尚有有獎徵答。讀者在讀完馬偕專輯後,若能答對三項問題,新聞組即贈送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首日封。



6/19/2001 10:03:00 PM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阿根廷二二八屠夫 遭求刑9138年











西班牙起訴犯種族滅絕的前阿根廷軍官斯林構,並具體求刑9138年(Getty Images)


﹝記者許惠安綜合報導﹞前阿根廷海軍官員斯林構(Adolfo Scilingo)被西班牙檢方7日起訴,因其犯下有計畫地屠殺、恐怖主義和其他罪行,並具體求刑9138年。

國際法准許一個國家的法院審理另一國家的涉嫌人權犯罪案,不管嫌疑犯的國籍。致使當時58歲的斯林構在西班牙送上法庭是最新的案例。據悉,七年前來到西班牙斯林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幫助西班牙調查員,但因被指控種族滅絕、恐怖和酷刑罪,結果在監獄中度日。


據悉,斯林構被控30項計畫性屠殺、30項謀殺、93項身體傷害和255項恐怖主義罪名。而他也是首批公開承認暴行的官員中的一個。


斯林構被控謀殺是一種所謂的「死亡飛行」。即涉嫌下藥迷昏異議人士、剝光他們身上的衣服,再把人扔下飛機,置他們於死地。阿根廷媒體描述與斯林構交談中所述:「這些政治犯是麻醉無意識的,我們將他們衣物剝下,當飛行指揮官發佈命令,我們打開門,然後逐個把他們扔出去。」


西班牙法律沒有死刑或終身監禁,而斯林構被檢方起訴,並具體求刑9138年。不過,其是否有罪預料將在三月底才會宣判。


人權觀察的律師布柔迪說:「這是西班牙一次劃時代的審判,人們一直企圖審判那些參與到阿根廷和智利鎮壓中的人,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受審。」


西班牙負責審判法官對斯林構和其它幾十個嫌疑犯的指控中,陳述了阿根廷政權設法系統地消滅整個政治異見人群,犯了種族滅絕罪。官方報告中有1萬3千人被殺害或消失了,而人權組織估計這個數字在3萬。



3/9/2005 2:56:43 AM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法國神父募款 身障者有了避風港

2007.7.22



洋神父募款 身障者有了避風港













法國籍神父紀百祿說,不同的身障者,有不同的照顧方式,愛家發展中心興建完成後,身障者的安養也更有保障。

 奔走12年 紀百祿如願


〔記者羅正明/平鎮報導〕來台二十年、募款十二年,法國籍神父紀百祿終於達成心願,在桃園縣平鎮市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將收容自閉兒、唐氏症、智能不足等身障人士。他說,台灣人愛心十足,募款並不難,反倒是說服鄰居與自閉兒為鄰,比較難一點,還好都已克服。


五十歲的紀百祿,年輕時也像多數法國人一樣浪漫,想要結婚、生子、安樂過生活;一直到三十歲那年,接觸到耶穌後,才發現奉獻的重要,決定投身天主教會,來台服務。


紀百祿回憶,來台前,他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第一次看到中文字時,甚至只有一個「怕」字可以形容,從未看過這麼奇特的文字,也自認不可能學會中文,還好輔大語文老師教他把中文字的四個聲調,想像成音符有高、有低的,加上經常彈吉他,三年下來才練就一口流利的中文。


有趣的是,紀百祿來台初期,一度在花蓮山區服務阿美族的原住民,也學會阿美族語,後來說中文時,反而帶有濃重的原住民腔調,原住民國語也變成他的特色。


紀百祿的親弟弟,也是自閉症患者,媽媽辛苦養育弟弟的過程,他全看在眼裡。小時候,媽媽帶著弟弟到教堂祈禱,弟弟常會不自主地吵鬧,神父甚至要求媽媽下次別帶弟弟上教堂,他第一次看到媽媽流下眼淚,來台後也發願要為身障者籌建一個家。


 愛家發展中心 今落成


過去十二年來,他四處募款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台灣人的熱情,讓他感動萬分,上菜市場買菜,菜販免費送青菜,老太太熱心和他交談,甚至比手劃腳也要和他溝通的樣子,他更是印象深刻,募款過程雖久,但並不困難。


反倒是和鄰居的溝通上比較困難,這段時間,紀百祿經常向鄰居說明,愛家發展中心成立後,不可能收容上百、上千位的身障者,而是要少量收容、教育身障者,營造家的感覺,鄰居才逐漸接納他們。


位於平鎮市貿東路六十六巷的愛家發展中心,今天將舉辦落成典禮,未來計畫收容五十名年滿十八歲的身障者,讓身障者得到更好的照料。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美政壇為黑奴歷史道歉 二二八大屠殺及白色恐怖文字獄倖存者:希望國民黨也能認罪

美政壇為黑奴歷史道歉



自由時報羅彥傑/特譯


美國近來再度盛行為種族歧視的歷史共業贖罪,公職人員悔罪儼然成為趨勢。受到維吉尼亞州議員2月通過一項為黑奴歷史舊案道歉的決議所鼓舞,喬治亞州多名黑人議員本月8日表示,打算在該州提出類似提案。馬里蘭州、密蘇里州也在討論是否跟進。目前田納西州選出的一名白人國會議員也拉到三十六名同僚連署法案,若獲通過,將使得道歉拉高到聯邦層次。


聯邦調查局3月初宣佈,正積極翻案調查一九五○、六○年代約十二件黑人命案,理由是可能違反民權,另有一百件案子也被認為應重啟調查。另外,揭露美國南北內戰後黑人受到全面壓迫與攻擊的新書「埋於惡水之中:美國種族淨化軼事」,也在最近發表。數家報紙也重新檢視當年對民權運動的報導,去年還為曾助紂為虐助長種族歧視道歉。


司法部長龔薩雷斯日前在華府記者會上說:「這些罪行的年代已然久遠。它們留下的傷口很深,且多數尚未癒合。」


自南北戰爭結束與國會批准廢奴的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以來,已過了一百四十二個年頭。為何美國公職人員至今還想做出補償?這是因為過去帶來的啟示,開始讓某些人用新態度思考美國的種族問題。另外,種族偏見仍隨處可見,政治人物可能想抓住新機會來表達關切。重要歷史事件週年紀念,如美國最高法院駁回黑奴史考特爭取個人自由的提訟資格案在3月6日屆滿一百五十週年,也重新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


當然,有人會質疑這些道歉決議究竟有多大意義,民權人士要的是總統親自為黑奴歷史正式謝罪。不過,這可能帶來另一個敏感問題:該如何修補傷害?此舉是否反會加深種族對立?(取材自美聯社 )


3/18/2007 6:23:51 AM

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你的祖先真來自中國?

你的祖先真來自中國?


■ 沈建德


陳水扁單憑抄來的族譜,就確認祖先來自中國,還要擴大慶祝,恐怕得先看看以下資料。


所謂「來台祖」,其實就是「漢化祖」,原因是台灣人祖先漢化,改用漢姓名再接到中國族譜,後代不察,把「漢化祖」當做「來台祖」,還到中國尋根。目前在台灣找到的族譜一百二十九姓,其中,「來台祖」是清康熙以前「來台」的佔九%,雍正時佔七%,乾隆時五十九%,嘉慶十二%,道光九%,咸豐、同治三%,光緒一%。這些「來台祖」就是「漢化祖」。從下列各點就可看出來:


一、社教對象:康熙、雍正時社教對象有番無民,乾隆時半民半番,嘉慶之後有民無番,顯示台灣人在嘉慶之前(康雍乾)多已漢化、改用漢姓名,難怪族譜上顯示康雍乾三朝「來台祖」最多,總共佔七十五%。


二、番社歸化:康熙時有番社四十六社歸化,雍正時二、三萬社,近百萬人歸化,之後漢化。


三、賜姓:乾隆二十三年,平埔族全面賜姓,所以乾隆時「來台」的「來台祖」最多,高達五十九%。


四、台灣地力:康熙時豐饒,雍正時漸磽,乾隆時全台開發,土地貧瘠,產量降低無法養家,因此不少人溺死女嬰,以節省糧食。一七四八年(乾隆十三年)至一七五一年間,彰化知縣蘇渭生見此慘絕人寰的現象,奏請設立育嬰堂。可見,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台灣的生活就有困難,不像康熙、雍正時富裕,但這時的「來台祖」卻有五十九%,完全不合常理,顯見「來台祖」都是被乾隆賜姓的「漢化祖」。


台灣的族譜不但不可靠,還提供偽造資料,目的在把台灣變成中國人。其背後的主導者是誰?分析台灣族譜的修譜時間,就可得到答案。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一千二百一十八件現有族譜及九十三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一九五一年後編印的有八百三十五件,佔全數的六三.七%;乾隆二十三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二十二件,佔一.六%。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九十八.四%可疑。本人見過陳水扁族譜,並非乾隆之前編的,他光憑族譜就承認祖先來自中國,實宜三思。至於對「血統獨立」論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網(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 )參閱。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葉菊蘭在東京寫下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總統













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在日本東京下榻的飯店寫下「七夕」許願卡,祝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當選2008年總統,但她避談「謝葉配」一事。//中央社




葉菊蘭在東京寫下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總統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七日專電)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今天在東京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對於明年總統大選「謝葉配」是否成定局雖低調不談,但她多處提及謝長廷所主張的「共生」理念來說明台灣朝野和解、台日關係加強的重要性。她也在東京下榻的飯店寫下「七夕」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二零零八年總統。

葉菊蘭今晚在東京下榻的大倉飯店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謝長廷還沒宣布副總統人選,所以她必須尊重謝長廷的決定,目前她是以一位「政治傳播者」的身份來到日本。她強調台灣要成為正常化國家,民進黨明年總統大選一定要打贏。


由於今天是日本人過「七夕」節日,有寫許願卡的習慣,她也順應民俗寫下「二零零八謝長廷當選總統」的許願卡,並親自將卡片綁在竹樹上。


對於先前葉菊蘭被指為積極爭取當謝長廷搭檔一事,她表示,因為在台灣,客家票約有四百萬張,閩南票約有一千兩百萬張,她很希望客家票這塊版圖能移動一些,讓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是一場只有閩南人參與選舉。葉菊蘭以「火柴」自喻,希望自己能點燃客家人的熱情,讓大家對於台灣建構成一個正常化國家都能有一份熱情。


她說,民進黨若能爭取多一點的客家票,選戰贏得更漂亮一點的話,中國就會知道台灣內部的共識為何,會對台灣客氣一點,也會了解民進黨才是中國談判的對象。


由於葉菊蘭的先生鄭南榕曾因在他所主持的雜誌「自由時代週刊」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收到國民黨政府發出「涉嫌叛亂」傳票後,抵死不從,自焚而死,因此葉菊蘭被一部份人封為「台灣共和國的國母」。對此,中央社記者問葉菊蘭,這樣的身份是否會引起美國的不安,認為台灣會積極邁向獨立之路?


葉菊蘭表示,陳水扁總統有意於九月舉行公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但美國不是很贊成這點,她說她非常了解美方的擔心,但目前台灣方面仍不會去觸及改國號、變更領土等的問題。


她說,台灣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改國號一事,會盱衡國際局勢及台灣內部的共識是否凝聚。目前聯合國會員國將近兩百國,若基於普遍性原則,台灣是應該以台灣名義加入,但台灣很清楚中國擁有否決權,怎麼努力也進不去,但我們只是想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在這裡」。


她說,謝長廷不是一位焦躁的人,只想呈現的是以台灣為優先的政治理念,這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調不同。馬英九主張「連結台灣才有中國」,這是以中國的利益為考量,認為中國的市場很大,但無論中國市場多大,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馬英九不應對於中國以飛彈瞄準台灣的事實視而不見,若想從中國賺「1000萬元」,但那最前面的「1」字不見了,全部都是零,台灣也沒有了。


葉菊蘭也批評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主張。她說,如果兩岸真的成為一個市場,在物流、金流、人流的情況下,中國人吐個口水都可能把台灣淹沒,中國勢必把台灣邊緣化、邊陲化,台灣會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島。


她說,謝長廷陣營與馬英九陣營的不同就在於是否以台灣主體性為價值。她說,馬英九不清楚台灣主體性為何,最近說要到鄉下長住,這是非常膚淺的作法,一切都是選戰的考量。她說,自己就是出身苗栗農家,非常瞭解農民的辛苦。難道馬英九到農家或工人家住個幾天,就真的能瞭解這些人的生活和想法嗎?


她說,根據調查,十八年前,台灣人的「台灣認同」意識不到百分之五,但現在升高到百分之七十,這就是民主的意義。


對於蕭萬長去拜會前總統李登輝,被外界解讀可能要爭取支持一事,葉菊蘭說,「李前總統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很清楚台灣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選一個以主流民意、台灣主體性、強調台灣應建構正常化國家的總統候選人」。


被問到如果民進黨能勝選的話,最大的課題為何時,葉菊蘭說,「就是謝長廷所提出的和解共生主張,藍綠對決激烈,有必要和解,跨越黨派的利益,共同思考重要的問題,譬如,台灣是否加入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等」。她說,這些問題如果國人之間意見不一,也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不過,葉菊蘭也表示,在總統大選之前,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在國會要能拿到過半席次,這樣才能讓軍購案順利通過、讓政府組織順利改造,最後才是處理憲法的問題,譬如國家體制到底採總統制或內閣制等的問題。


葉菊蘭也將謝長廷的「共生」理念套在台日關係上。她說,中日八年抗戰,中日之間有許多恩怨情仇,台灣人以前接受仇日教育,就是那些國民黨的權貴之後所實施的政治。但她認為,台日之間有共生的價值,日本人在台灣實施現代化建設,因此今天台灣是日本最友好的國家,日本對於中國以飛彈瞄準台灣一事,不應默不吭聲,應該「Say No to China, Say Yes to Taiwan」。


7/7/2007 11:25:07 PM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舞壇台灣之光 許芳宜駐村巴瑞辛尼可夫中心











舞者許芳宜將啟程前往美國紐約「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創作。她是第一位受邀駐村的亞洲藝術家,三日與舞者共舞,展現特色。//中央社




舞壇台灣之光 許芳宜駐村巴瑞辛尼可夫中心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三日電)剛獲這一屆國家文藝獎的舞者許芳宜,即將啟程前往紐約「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創作。她是第一位受邀駐村的亞洲藝術家,今天特別邀請布拉瑞揚、李建常、江保樹、黃明正等人出席記者會,和這些台灣藝術家一起分享這個可貴的交流舞台。



五位舞者在記者會中還特別編了一支舞,展現每一個人的特色,許芳宜笑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密集練了這支舞,感謝媒體;尤其,昨天接獲得獎消息後,很多媒體來電採訪,但是自己正忙著排舞,心中很興奮,有當年登上紐約時報的感覺。

許芳宜獲選中央社舉辦的2006年台灣十大潛力人物,她是亞洲唯一受邀至「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計劃的藝術家。許芳宜解釋,去年獲得由亞洲文化協會頒發的「遠東藝術獎」,亞洲文化協會將她推薦給「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這個頗具分量的中心毫不猶豫的提出邀請,對許多藝術家來說,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為期八週的駐村活動中,許芳宜將與紐約人氣編舞家Azure Barton合作,編創新作,預計明年初將成果帶回台灣,呈現給自己的家鄉。


正因為許芳宜無私的與人分享資源,她邀請布拉瑞揚、李建常、江保樹、黃明正四位藝術家,一起參與新製作的計劃。她說,「不希望只有一個人獨受矚目,如果能與年輕藝術家分享,結合優秀藝術家的才華,結果將會比我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大得多;藝術的各種題材、媒材都會被激發出更好玩的結果。」


此外,七月十日至二十九日位於林肯中心的紐約市立劇院外牆將展出David Michalek的另類錄影作品「慢舞」,邀請世界各地的舞蹈大師展現「慢」妙舞姿,許芳宜也受邀參與此計劃,與其他世界級大師並駕齊驅。許芳宜除了駐村計劃外,行程也非常緊湊、豐富。



7/3/2007 8:41:36 PM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蒲神父遺願 敏道家園將完工

2007.7.20



蒲神父遺願 敏道家園將完工












蒲敏道神父遺願「敏道家園」即將於明年四月完工。(記者蔡民一攝)

 許多人捐款接續愛心


自由時報記者蔡民一/東石報導〕瑞士籍神父蒲敏道將半生歲月奉獻給台灣,逝世即將屆滿五週年,許多民眾捐款一步步打造蒲敏道「敏道家園」的遺願,感恩他對台灣的付出。


收容多重障礙者的聖心教養院,是蒲敏道神父於九十高齡時創立,民國二十年,蒲敏道到中國河北傳教,四十二年來台,七十九年創設收容多重障礙者的聖心教養院,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他以一百零一歲高齡逝世,一生中有四十九年的歲月奉獻給台灣,曾獲總統府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羅馬教廷「金十字勳章」,九十一年六月獲內政部頒贈「永久居留證」。


蒲敏道神父雖來不及親睹敏道家園設立,但其遺願在台灣獲許多民眾回響,敏道家園即將於明年四月完工。


 仍需八千七百餘萬元


聖心教養院院長劉振旺表示,敏道家園成立所需總經費約三億六千餘萬元,扣除政府可能補助的一億零九百萬元,所需經費約二億五千餘萬元,目前收到社會各界的善心捐款約一億六千餘萬元,不足金額尚有八千七百餘萬元。


 預計於明年四月完成


劉振旺說,敏道家園預計於明年四月完成,可收容二百位多重障礙者,每個月來自各地的善款約三百萬元,預計到九十九年至一百年時,可籌足敏道家園成人重殘養護中心的經費。


「我很高興能夠生活在台灣這塊美好的土地上,並且能在這裡安息」,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蒲敏道,用他半生歲月紀錄對台灣的愛。劉振旺表示,蒲敏道神父用愛來關懷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樣用愛來完成他的遺願,「敏道家園」成人重殘養護中心將帶著蒲敏道神父與台灣人民愛心繼續往前邁進。

闊別90年 泰雅紋面人瑞回家了

2007.7.22



闊別90年 泰雅紋面人瑞回家了


















紋面人瑞Yagi返回尖石後山老家,前民進黨立委巴燕.達魯也幫忙背走一程。(記者廖雪茹翻攝)
紋面人瑞林銀妹(右)與小曾孫一起分享午餐,讓周邊親友深感溫馨。(記者廖雪茹翻攝)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高齡一○四歲的新竹縣泰雅族紋面人瑞林銀妹,日前不畏蜿蜒山路的舟車之苦,從五峰鄉的梅后曼部落回到闊別九十年的老家尖石鄉後山馬美部落;老人家比手畫腳訴說童年的生活點滴,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泰雅族名字Bynai Wumou的林銀妹,是新竹縣最後一位有著完整紋面的族人。Yagi出生於尖石鄉秀巒村的下馬美,十四歲嫁到五峰鄉花園村梅后曼部落,之後就再也不曾回到老家。


Yagi因為年紀大了,不太能走路,語言能力也退化,再加上年輕人多聽不懂母語,幾乎只能比手畫腳與人溝通。她常說:「我老了,為什麼上帝還不來接我,祂是不是把我給遺忘了?」


Yagi曾兩度向晚輩提及她想回娘家看看,為了替老人家完成這樁心願,前立委巴燕.達魯夫婦和孫媳婦等人,日前駕車由竹東將Yagi載回馬美部落。


因為離家太久了,當地人都已不認識Yagi。孫媳婦等人挨家挨戶探問,終於找到她的姪兒,巴燕.達魯背著Yagi回到鐵皮竹屋。


一見到數十年不見的老家,Yagi笑了,並且還比了一個手勢說:「老房子沒有了(已改建)!」


孫媳婦們在竹屋前升火圍爐,還準備了Yagi愛吃的蕃薯和白飯,讓祖孫四代在老家共進午餐。


 滿足微笑 訴說童年生活點滴


雖然只是停留短短的五個小時,Yagi露出滿足的微笑,訴說童年的生活點滴;而能夠及時讓Yagi一償宿願|「回家」,晚輩們都替她感到欣慰。


Yagi十三歲時紋面。她說,當時日本政府禁止族人紋面,但她認為自己已成年,且會織布,還是忍受劇痛偷偷的請紋面師刺青。


Yagi生了八個孩子,但兒女很早就相繼過世,目前生活起居是由孫媳婦曾素蓮照顧;她認為生活坎坷,是因年輕時不懂事,開墾過程「動到」客家族群的伯公,不敬的動作導致被「詛咒」。


「紋面老人美其名被尊稱為『國寶』,政府卻沒有任何保護的作為,實在很諷刺!」巴燕.達魯說,他希望推動原住民老人安養院,讓孤苦貧困的族人,能夠有尊嚴的安享晚年。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花蓮阿嬤賣剝皮辣椒 獨力扶養十名兒孫

阿嬤賣剝皮辣椒 獨力扶養十名兒孫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一日電)花蓮一名五十八歲的梁姓阿嬤育有三子,長子因罹患舌癌於三年前病逝,次子也於去年底發現末期舌癌,老么患有重度憂鬱症住院治療,三個兒子共生下八名子女,但三人的妻子卻都已棄家行蹤不明。梁姓阿嬤叫賣剝皮辣椒維生,獨力扛起扶養十名兒孫的重擔。


梁姓阿嬤的長子因舌癌引發心肺衰竭,三年前病逝;次子也於去年底發現末期舌癌,還曾因厭世想跳樓,所幸被醫護人員攔下,目前住院治療,原本老阿嬤還有老么可以依靠,沒想到老么的越南籍妻子棄家後,老么竟罹患重度憂鬱症,須長期住院治療。


老阿嬤的三個兒子共生下八名子女,但三個媳婦卻相繼棄家行蹤不明,老阿嬤以叫賣剝皮辣椒的微薄收入,獨力扛起扶養十名兒孫的重擔,即使再困苦,老阿嬤仍是硬撐度過難關。


不過最近因大孫女升高中極需學費,老阿嬤已沒有多餘的錢讓孫女安心唸書,而大孫女也很孝順,不想增加家裡的負擔,堅持要半工半讀幫助阿嬤分攤重擔。


台灣世界展望會花蓮辦事處獲悉梁姓阿嬤的遭遇後,除協助提供醫療補助和生活補助外,還將八名小朋友都納入展望會的資助童提供助學金,並經常登門訪視鼓勵老阿嬤和小朋友,展望會並特地在花蓮星光大道活動中,協助老阿嬤設攤賣剝皮辣椒以增加收入。


7/21/2007 7:53:53 PM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組黨滄桑史

from:台灣228關懷總會



 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組黨滄桑史


◎蘇瑞鏘(國立彰化高中歷史教師、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幾天前看到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紀念蔣渭水的座談會上誇誇而談臺灣民眾黨,其實最沒資格談論臺灣民眾黨者正是國民黨的領導人。因為早在1927年,「外來」的日本「異族」政權已准允臺灣人民合法組成臺灣民眾黨,然戰後號稱來自「祖國」的國民黨政權卻長期阻撓臺灣人民籌組政黨,甚至連一般政治結社的申請也多方刁難。


例如,1959年,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郭國基(日治時期臺灣民眾黨黨員)在議會上曾針對「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未獲准成立一事,拿日本政權與國民黨政權做比較,他質詢省主席時指出:「日本人看臺灣人根本無人格,不是人類,尚且准許臺灣人成立五個政黨,為臺灣民眾黨,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自治聯盟臺灣議會請願同盟。還有許可其他的政黨。今天我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兄弟,應該要使自己能夠富強,為什麼要成立一個不是政黨,都受阻礙,主席,我們非常客氣,不敢提出要組織政黨,僅希望組織一個自治研究會,都不能許可。這樣怎能進步呢?」言下之意,國民黨政權看待臺灣人民似乎更「無人格」、更「不是人類」。


在人權譜系中,組織政黨的權利基本上是從屬於結社權的一部分。在戰後臺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4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的規定,結社權理應受到保障。然而,國民黨當局長期以來卻是利用「戒嚴法」、「國家總動員法」以及「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等法令,對人民的結社權進行嚴密的控制,對政治結社的控制則更加嚴密,籌組反對黨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於是,在戰後長達數十年的「黨禁」下,臺灣的政治名為政黨政治,實為一黨政治。


1960年,若干「本省」籍菁英(不少人當年是臺灣民眾黨黨員)與雷震等「外省」籍菁英想籌組中國民主黨,即遭國民黨政權無情地鎮壓。直到整整20年前,也就是臺灣民眾黨成立60年後、國民黨統治臺灣42年後的1987年,國民黨政權才在人民的壓力下解除了戒嚴,接著修正「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始准允臺灣人民「合法」成立戰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


    回顧這段臺灣組黨運動的滄桑史作為國民黨前主席的馬英九,在蔣渭水的紀念會上代表國民黨向臺灣人民道歉懺悔都來不及,怎好意思數落日本政權?怎還有顏面消費蔣渭水?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紐約時報談台灣外交孤立 夏立言感觸深

紐約時報談台灣外交孤立 夏立言感觸深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即將離開六年半駐節、前往南亞印度前夕,全球舉足輕重的「紐約時報」以「一位外交官的處境反映台灣被孤立」報導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困境,讓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夏立言內心百感交集,感觸良多。


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在紐約幾乎都設有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團,台灣卻是唯一不是會員國的國家,夏立言的離任,能引起紐約時報的關注,殊為不易。


紐時這篇文章原本二十三日刊出,但卻無故延遲一天,或許就像台灣的外交景況,總是存在無法解釋的理由。    


六月十五日,紐約時報邀約夏立言前往聯合國總部大門口拍攝照片,再往前推,六月一日,當夏立言與包括哥斯大黎加等台灣十餘個邦交國大使在紐約上州進行移地會議時,哥國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來了一個聖露西亞,走了哥斯大黎加,台灣的邦交國數字依舊維持二十四國。    


紐時在文章中引述哥斯大黎加駐聯合國常代鄔畢那談話,哥國政府的決定很務實,畢竟中國人口佔全球五分之一,這只是一個常識問題。但這種說法卻凸顯台灣目前所處的外交處境。  


結束六年半的紐約使節日子,夏立言是歷任者任期最久一位,六月二十八日返台宣誓後,他將於七月十一日前往南亞印度,擔任台灣駐印度代表。


夏立言曾說,紐約一職是他外交生涯最頂峰!事實上,紐約經文處長既是總領事又兼聯合國工作小組組長,某種程度就是台灣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一人身兼二職,壓力自是不輕。


這種壓力之一來自飯局太多,邀約餐敘變成夏立言日常接觸各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一百九十二個會員國,夏立言曾與一百二十餘國家代表有過接觸,遠超過台灣的二十四個邦交國。


吃不完的飯局,讓另一半、鄭麗園形容夏立言是「全世界最大的飯桶」。      


紐約時報說,夏立言在紐約的工作尤其艱難,他必須面對不但不承認他的國家,甚至走進各國常任代表團大樓也只能以客人身份進入。  


基於對方的要求,夏立言經常在飯店內與無邦交國見面,從不公開的飯店房間到公眾場合的咖啡廳,最後可以堂堂進入非邦交國代表的辦公室,外交成績有如聚沙成塔,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好比紐時以「影子大使」形容夏立言,儘管沒有頭銜,但私底下做的全是為了台灣參與聯合國。不過,這樣的做法,讓台灣的能見度在紐約大大提昇,就連紐約市長彭博、市議長柯魁英及前市長朱利安尼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大量的飯局、聚會,也不只是發生在對聯合國工作方面,為防止中國對紐約傳統僑社的影響力,凡是能參加的僑社活動,夏立言都會參加。    


支持中華民國的傳統僑團,在夏立言任內只有陳氏僑胞為主的「至孝篤親公所」升起五星旗,傳統僑社與台灣維持均衡;至於新僑方面,藍、綠僑團也都肯定夏立言的努力,彼此維持和諧穩定關係,未曾出現衝突局面。     


另一方面,外交部全球第一個合署辦公大樓,駐紐約經文處位於曼哈頓東四十二街的十六層辦公大樓,也獲得不少人肯定,更是夏立言津津樂道的事。    


這棟位於曼哈頓精華地段的大樓,三年前購價三千萬美元,花了兩千萬美元裝修,如今市價達上億美元,節省公帑,還替政府賺錢,並提高政府效能與形象。


當台灣外交積極倡導「往外走」時,這棟大樓卻發揮「走進來」成效,二軌會議曾在此舉辦,不少美國政府及議會單位曾在此舉辦酒會,台灣友邦及非邦交駐聯合國大使也多次造訪駐紐約辦公大樓。    

在離任前,這棟辦公大樓通過了紐約市政府的驗收,夏立言說,清清白白地交給新任處長廖港民,沒有任何遺憾。  


離開熟悉的北美政治生態(夏立言曾任職華府、加拿大),轉任南亞新興大國印度,完全不同的外交新戰場。


如何讓過去幾年已經熱絡起來的台、印關係,就像南亞熱太陽般,繼續升溫,無疑是擁有二十五年外交生涯資歷的夏立言另一項挑戰。


6/24/2007 9:35:09 PM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乙烯生合成發現者楊祥發辭世 總統明令褒揚

乙烯生合成發現者楊祥發辭世 總統明令褒揚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全國八日電)解開讓香蕉成熟、楓紅、花謝之謎,找出「乙烯生合成途徑」而享譽國際的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楊祥發二月因病辭世,總統陳水扁今天明令褒揚。


陳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楊祥發,資賦聰穎,才猷練達。早歲卒業國立臺灣大學,繼負笈留美,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專精植物生理學及生化學,尤以植物荷爾蒙乙烯生合成研究,獨步士林,譽滿寰宇,並廣泛應用於農作物,澤惠世人,成效卓著。


曾膺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獲頒國際植物生長素學會研究獎、以色列沃爾夫農學獎等殊榮,實至名歸,聲華益懋。返國出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副院長,擘劃藎籌,建樹良多。


復應聘行政院科技顧問,主持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穩固農業經濟基礎,遠矚高瞻,靖獻孔彰。綜其生平,盡瘁學術,利用厚生,碩望景行,允足垂範。茲聞溘逝,軫悼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5/8/2007 7:01:09 PM

2007年7月9日 星期一

女救人遭噬 義魂23年不滅

2007.5.29 自由時報



女救人遭噬 義魂23年不滅


















民國73年黃志惠英勇救人殉身後,隔年她的父親、時任樹林義消分隊分隊長決定化小愛為大愛,捐資在台北縣樹林文林國小中興建黃志惠紀念圖書館。當時的警消撰文感念黃志惠,如今黃家人仍細心保存,她的胞兄黃志平(右)不時到校追思心愛妹妹,消防局第五大隊大隊長柯光亮(左)也代表消防局前往追思。 (記者吳仁捷攝)
黃志惠紀念圖書館及黃志惠基金會,23年來嘉惠超過一千餘名優秀學子。(記者吳仁捷攝)

 父兄為她設基金會


〔記者吳仁捷、鄭淑婷/北縣報導〕女子救火葬身火窟,義消父兄成立基金會感念她!


19歲女子黃志惠民國73年間不畏烈火,衝入火場救助台北縣樹林保順診所院長薛保順家人,先在3樓救出5人,再重返4樓火場救人時,卻與薛家三女兒雙雙被烈火吞噬於4樓浴室。


時任樹林義消分隊長的黃冬波,為紀念時年19歲的愛女黃志惠英勇捨身,隔年爭取在愛女母校樹林市文林國小設立紀念圖書館,同時創設黃志惠教育基金會,23年來獎助1000餘位文林國小優秀學童,近年並擴及文林國小畢業就讀國中校友,藉由資助優秀學子感念愛女義行。


 才19歲 火場捨身


民國73年8月22日晚10時許,位處樹林鬧區的保順診所起火,19歲的黃志惠隨著父親腳步出門。來到火場時,黃志惠聽到3、4樓有人受困,二話不說衝上火場,隨即先引導出受困起火場3樓的薛家阿嬤、女兒及傭人共5人;黃志惠又得知4樓有1名小女孩受困,重返火場,未料火勢大作,黃志惠不幸葬身火窟。


 基金會延續大愛


負責救火的黃冬波得知女兒葬身火窟,與妻子黃林雪枝悲痛不已,但想到女兒受到他的影響,奉獻自己,父親不禁為女兒義行感到驕傲,思考為愛女做些什麼,最後想到以成立圖書館及基金會來紀念,讓女兒大愛在人間散播。


黃志惠的父親黃冬波在民國64年間因救火時吸入性嗆傷,飽受肺疾之苦20餘年,並於9年前往生,在他生前不因愛女喪生火場改變其志,反而鼓勵長子黃志平加入義消,一家兩代3人為救火而努力,在台北縣義消界傳為佳話。


 精神感召地方


台北縣救災救護第五大隊大隊長柯光亮說,因黃志惠救災付出年輕、寶貴生命,加上前樹林義消分隊長黃冬波的感召,樹林地區團體及仕紳踴躍捐助消防器材,讓樹林市民得以安居。


 




烈火奪親 義消父兄不改志


記者吳仁捷/專訪


談起已故樹林義消分隊長黃冬波,在樹林一帶義消界可謂無人不曉,不僅因他正值青春年華的愛女黃志惠捨己救人,他本身也因救災昏厥,長年苦於吸入性嗆傷後遺症,臨死前一刻仍為義消工作奮鬥,讓義消傳頌不已。


英勇捨身救人的黃志惠一家,在大家長黃冬波從民國54年加入義消後,便與救火結下不解之緣;黃冬波對痛失愛女雖感不捨,仍不改救火、救人的熱愛,愛子黃志平受到父親感召,加入義消超過15年,他甚至為兒子預約加入義消。


黃志平說,他很不捨父親、妹妹為救火而奉獻生命,他也曾想過不加入義消,讓母親黃林雪枝少為他操心,不過在父親支持下,母親對這項家族傳統並不排斥,只叮嚀他小心救火。


翻著泛黃照片,黃林雪枝細數丈夫黃冬波生前曾參與民國79年間,當時樹林發生官成瓦斯分裝場爆炸,造成嚴重死傷,擔任義消分隊長的黃冬波奮勇率弟兄救火等救災事蹟,並在85年獲得監察院表揚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獲頒義行獎章,她長期默默支持心愛丈夫與子女為義消付出,也因她的無私,讓許多民眾的生命、財產獲得保障。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農村詩人吳晟 造林3000棵 以母為名 「純園」免費開放

http://www.ttv.com.tw/096/06/0960628/09606280007201L.htm



2007/06/28



「下班之後,便是黃昏了,偶爾也望一望絢麗的晚霞」,國中的國文課本中,「負荷」這一首鄉土詩,讓許多學生朗朗上口,作者吳勝雄,筆名吳晟,也被稱為永遠的農村詩人,吳勝雄不僅做鄉土詩,來發揚鄉土文化,也因為愛樹成痴,決定在他的家鄉彰化縣溪洲鄉,親手造林3000棵。




風聲、水聲和鳥聲,因為詩句的組合,大自然的農村景色,彷彿呈現在眼前,能隨興念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鄉土詩,就是他,永遠的農村詩人吳勝雄。


在占地兩公頃的大片樹林裡除草,是吳勝雄每天喜歡做的運動,徒步走進森林,享受樹木帶來的清涼。


然而近年來,地球暖化問題嚴重,吳勝雄在5年前,決定做個行動者,在家鄉的土地上,親手種下3000棵的樹木。


就像是看著成長中的孩子,摸著長大的樟樹,吳勝雄覺得好驕傲,取名叫做「純園」,是為了紀念同樣喜愛樹林的母親,而吳勝雄行動造林的動作,也感動了鄉親,一起參與平地造林的活動。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60多歲的吳勝雄,不僅用詩來展現愛家鄉、愛土地的情懷,更用他的文學森林,邀請大家來親身感受。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CBT劉力學用「ㄆㄨㄣ」栽植有機蔬菜出書談心得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全國十七日電)「蟲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蟲」,用ㄆㄨㄣ (廚餘)製作有機肥料、栽植有機蔬菜三年多的劉力學說出栽植有機蔬菜的心得。來台四十年的加拿大籍劉力學(PIERRE H. LOISEL)將心得寫成「有機心生活」,希望民眾一同來栽種健康取向的有機蔬菜!

在咖啡田文化為劉力學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中,劉力學表示,目前台灣平均每天生產一萬噸的廚餘,這些廚餘可以產生六千公噸的堆肥和兩千公噸的液體肥,可惜的是,過去這些廚餘不是丟到大海裡,就是在焚化爐裡燒掉,不但污染美麗的台灣,也浪費了可貴的資源。 繼台北市後,台北縣等十縣市也從今年元旦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劉力學預估,二0一0年台灣廚餘回收將全部落實,再加上相關設施的興建,到了二0二0年,台灣將會有大約十萬甲地專門用來做有機栽培。


劉力學說,十萬甲地的有機土地,將可產最少一百億斤的蔬菜,而其中將有百分之八十外銷到日本,可望為台灣帶來新台幣三千五百到四千億元的收入,全部都是「MADE IN TAIWAN」,而去年台灣高科技的產值不過四千億。


由於目前市面不少商家標榜販賣「有機」食物,許多民眾不免質疑它的真實性。營養師謝宜芳表示,推展有機食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愛台灣這塊土地,民眾的懷疑就是當今台灣最缺乏「互信」的最好例證。她說,部分台灣人真的不如劉力學那麼愛台灣。


此外,有機蔬菜比一般蔬菜昂貴,也是推廣不易的原因之一。環保產品廠商肯夢公司的朱平提出了「有責任的消費行為」的另類思考角度,他說,買了折扣產品等於人也打了折扣,而多花一點錢買機蔬菜,就是在幫劉力學圓一個夢想,愛台灣的夢想。


一般小朋友都不愛吃青菜,今天新書發表會請來許多小朋友,他們津津有味的吃著劉力學的有機蔬菜,為有機蔬菜做了最好的見證。



1/17/2005 7:15:33 PM

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林保華專欄> 屈原反統促獨

<林保華專欄> 屈原反統促獨



根據中國文化傳統,端午節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投江紀念日。這個節日也流傳海外華人社區。最普遍的紀念方式是吃粽子。之所以紀念屈原,按照傳統說法,因為他是被迫害的愛國愛民詩人之故。然而如果回顧他所處的歷史時代,屈原應該是「反統促獨」的典範,後人才如此紀念。


屈原(紀元前三四○|二七八年)所在時代,是中國所謂「戰國七雄」時代,是統獨之爭激烈搏鬥的時代,其代表就是蘇秦的「合縱」與張儀的「連橫」相互爭鬥。紀元前三二八年,秦王任用反獨促統的張儀為相,成功分化了反統促獨的蘇秦所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蘇秦自己也被殺。以後六國被各個擊破,七個中國變為一個中國。


屈原是楚國貴族,原先出任「三閭大夫」,反對接受暴秦統治與秦國統一而主張楚國獨立,在秦國的統戰分化下,他被佞臣迫害,兩個楚國的昏君先後把他逐出朝廷,最後流放楚國南部。那是「南蠻」所在地,屈原與「兩低」(低收入與低教育水準)民眾多所接觸,感受到他們的貧困生活與純真感情,並且一吐對當權統治者的哀怨,遂著有「離騷」等辭賦。


在當時的政局下,屈原自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當然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這是「塵歸塵、土歸土」的歸去。但是他卻「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於是「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於是他投身湖南汨羅江中。


傳說民眾把粽子丟進江裡餵魚,讓魚兒可以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的肉身。然而如今紀念端午節,哪裡有人把粽子投進江河裡的?還不是丟進自己的五臟廟?連裝腔作勢河邊擺一擺都沒有,這個傳說似乎不那樣靠得住。倒是香港人在玩股票時,避免成為大閘蟹或粽子,那時因為這兩者都被繩索綑住,意味著在股票市場被套住了。因此我以為,端午節拿起粽子,解開繩索吃美味的粽子,是表達不願意被暴秦統一而被綑住的意思。只有解開被暴政統一的繩索,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一九四九年前後從中國到香港與台灣的人士,往往形容自己是「避秦」,可見反對被暴政統一是人之常情;面對暴政而鼓吹統一,是冷血之徒。台灣與香港,端午節都放假慶祝,號稱繼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的中國政府卻沒有,怪不得韓國要來搶奪「產權」。放在統獨問題上來思考,台灣在端午節的確要好好紀念一番,大家解開繩索,慶祝獨立,吃喝一番再乾杯。


(作者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東京奧運 楊傳廣:遭中國間諜下毒痛失金牌










東京奧運 楊傳廣:疑遭中國間諜下毒痛失金牌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八日電)亞洲鐵人楊傳廣病逝,留下許多遺憾,包括痛失奧運金牌,楊傳廣為何在巔峰之際挫敗,引起震撼。當時國際針對此事諸多流傳,四年前楊傳廣接受記者專訪時,親口說出疑遭中國間諜收買我國隨團人員下毒所致;中國為了不讓台灣在奧運「正名」而下毒手。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台灣十項運動選手楊傳廣,在美國加州華特爾市的聖安東尼運動會上,創下十項運動九千一百二十一分的世界十項運動紀錄,成為人類運動史上第一個突破九千分大關的十項運動選手。


  楊傳廣由「亞洲鐵人」提升為「世界強人」,正值輝煌時期,當時世界體壇早已預言隔年也就是一九六四年的日本東京奧運金牌非他莫屬,未料,在東京奧運楊傳廣僅獲得第五名。


  這項成績,不僅讓國人擁抱奧運金牌的夢想破滅,也讓我國在奧運會場「正名」為「中華民國」的機會落空。


  媒體錯愕,世界體壇不解,國人質疑,為何正值顛峰的楊傳廣會有脫線的演出?這個問題因政治的時空環境因素,楊傳廣一直埋藏在心裡,為了還原歷史,給國人一個交代,楊傳廣二00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回到「台東鐵人之家」,將真相告訴地方父老。


  楊傳廣當時告訴台東地方父老和記者,東京奧運的前三天我國代表團遭到中國方面的滲透,在他的飲料內下毒,事發後,有四人當天在日本即投靠中國,而國內的四人同夥遭到我國情治人員逮捕。


  楊傳廣說,東京奧運結束後,在一次代表團內部餐會時,有一位情治單位的歐姓副局長也在場,歐姓副局長告訴他說,「楊先生,你真了不起,你是第一名」。他不解,歐副局長接著說,你應該獲得金牌,你並不是真的感冒,是被人家下毒了!


  楊傳廣回想,誰會下毒,當時有兩個貼身保鑣和他形影不離,會有誰有這個能耐呢?忽然腦子一閃,他恍然大悟,是他沒錯,這時歐姓局長露出微笑,似乎兩個人的答案是一樣的,歐姓副局長說,嗯,就是他,我國代表團的射擊選手馬金山。


  楊傳廣回想說,馬金山雖然是我國代表團的選手,但是兩個人不熟,不過馬金山卻對他特別好,好像刻意接近他,在比賽的前三天,馬金山幾乎是強迫他喝下一瓶飲料,隔天,他就出現身體不適,正巧就在這時候馬金山和四名同夥投奔中國在日本的辦事處。歐姓副局長同時告訴楊傳廣,回台後,情治人員暗中偵辦,發現他的確是被人下毒,且在台灣尚有四名同夥已經被逮捕。


  楊傳廣表示,這段塵封的記憶,不應只是他個人遭遇,而是我國,甚至是世界體壇的歷史片段,應該讓它回到歷史的軌跡上。



2007.01.28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外來政權打壓原住民

反貪腐廣場? 族群政治的愚蠢代表作

■ 以撒克.阿復


自從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推展以來,系列的去殖民建立主體的社會改造工程,如「還我族名」、「原住民族語復振」、「還我土地」、「自決自治」運動已系列展開和深化。而「凱達格蘭大道」的正名即是漢人政權首次善意回應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象徵性作為。


然而,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卻強行藉市政會議,粗暴蠻橫的將台灣第一條以原住民族為名的市區道路「凱達格蘭大道」另行命名為「反貪腐廣場」,我們除了強烈抗議這項蔑視原住民族尊嚴的精神暴力行為,嚴正要求台北市政府立即廢棄這項措施,並向全體台灣原住民族人民道歉,也對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未在市政會議中提出反對侵害原住民族尊嚴的意見表達遺憾。


凱達格蘭族是台北盆地居住的原住民族,從日治時代以來,雖然凱達格蘭人並未消失,且在台北地區的許多古老聚落仍然留存了凱達格蘭家族,但在殖民統治下卻被世人所遺忘,甚至視若無睹。


戰後新的統治者延續日本人的殖民政策,將台灣的土地命名成中國的大江南北,對原住民族居住的家鄉,更用中國封建教條和威權統治的意識形態命名,原鄉充斥了四維八德(如仁愛鄉、信義鄉、和平鄉、大同鄉等);三民主義(如高雄縣三民鄉:三個村名為民族、民權、民生村);復興基地(復興鄉、光復鄉等)、自強中正等等地名或街道名,讓族人的下一代完全遺忘家鄉的名字。


至今,民進黨執政後也仍未能實現轉型正義,將原鄉恢復傳統「原名」,也仍未落實「新夥伴關係」第四條「恢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的條文。


從「介壽」路變更為以台北為家園的原住民族「凱達格蘭」大道,代表了對原住民族地位的尊崇,是邁向族群和解很好的開始。但這個重大的意義卻因為郝龍斌的一場藍綠政治惡鬥,瞬間蒙上了陰影。不管是更名或所謂的加註新名稱,都讓凱達格蘭大道所代表的完整意義被破壞無遺,甚至產生對原住民族的污名化效果。這個舉措不但對台灣歷史無知至極,對原住民族無禮至極,更無疑是台灣近年族群政治上最愚蠢的代表作。


我們嚴厲譴責這種以原住民族尊嚴作為漢人政治鬥爭戰場、以凱達格蘭作為蔣中正祭品的暴力行為。


(作者為阿美族,台灣原社籌備會發言人)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汪平雲◇轉載

轉自 媒抗のsoongpan


汪平雲的可敬, 這裡得見:






2004.02.17 中國時報

族群平等 建在深刻反省上

◎汪平雲



我是通稱的「外省第二代」,看了最近「族群平等行動聯盟」對於族群問題的一些意見,感到十分悵然。我認為他們對於台灣族群問題的想法十分膚淺,只注意表面的和諧,卻欠缺歷史面向的深刻反省。在他們的看法下,似乎任何人對於台灣過去族群不公正的歷史,提出檢討或批判,就是「累積族群仇恨、升高對立」。筆者對於此種想法深深不以為然。



作為「外省第二代」,我認為台灣族群問題首要的解決途徑,是長期掌握台灣政經優勢的外省人,願意對於過去宰制其他族群的不平等現象,以及外省族群對於河洛人、客家人、原住民的族群偏見,進行公開的、持續性的反省和檢討。外省籍的政治人物,也應該教育或引導他們的外省籍支持者,對自己長期享有的優勢與態度進行反省,而不是急著去斤斤計較別的族群對我們外省人是否公平,或對我們外省人是否有所誤解。





以筆者個人的成長經驗來說,我是軍人子弟,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我才逐漸了解到我如何在政府不公正的社會福利資源分配政策下,享受到比其他族群更多的照顧;也逐漸體會到以外省族群為中心所建立的「中國文化霸權」下,外省人不自覺顯露出的「高貴與自負」,以及河洛人、客家人、原住民的文化如何受到忽視及扭曲。



誠然,並不是所有外省人都是優渥的「既得利益者」,也有不少外省人反對「文化霸權主義」,但是外省人對於過去違反族群正義的歷史殘留,應該採取花費更多的心力來矯正與改革。有哪個外省籍政治人物,願意站出來反對扭曲社福資源分配的「優利存款」和「眷村改建」方案呢?



更令我有錐心之痛的,是不少外省族群(有許多是我的父執輩)至今仍存在著對於民主運動的誤解與仇視。十多年前,我在讀書的時候參加學運,我個性敦厚的父親,因此受到他外省朋友的圍剿,懺悔「養子不教父之過」。在這樣的氛圍下,我的父親也曾經老淚縱橫的告誡我,不能幫助民進黨,因為他們總有一天會把外省人趕下海。即使到了民主化的今天,在我居住附近的外省聚落中,還常常聽到我自小熟識的「伯伯、叔叔」們,罵起李登輝和陳水扁咬牙切齒,甚至希望中共好好的修理他們。



當然,我們外省人並不是自願的站在這樣一個尷尬的歷史位置,外省人並沒有主動要特權,主動仇視他人,而是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成為替威權政體搖旗吶喊的工具。這誠然是深沉的悲哀!但是,如果外省人能夠深刻反省自己的處境,願意承擔起歷史的錯誤,勇於檢討和改正集體的「族群不正義」現象,我們才能超越歷史與血緣的命定,獲得真正的自由。



揭開傷疤,重新清理傷口,才能使發炎流膿的創傷真正癒合。我相信,這比「族群平等聯盟」所稱讚的「捐血為盟、血脈相連」活動,更能促進真正的族群平等。



(作者為律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eggylin/3/1235325218/20040218030323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因為命運, 所以,我們是台灣人

轉錄自 bestdavid 's Blog



因為命運,所以,我們是台灣人


2007/06/18 妙寄子


"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日人雖建立起地方基礎建設及教育制度,但始終逃脫不開統治者與被殖民者的枷鎖,在日本高壓統治及奴化政策下,台灣人民過著次等公民的生活"這是典型的台灣日據時代的論述.假如把日本換成"國民黨在台灣的統制",似乎也沒有什麼差別.


假如把"日本"換成"中國共產黨統治台灣",似乎也是沒有什麼差別.


結論:沒有選擇,只能認同台灣,因為,認同哪一方你都是次等公民與被統治的悲慘命運.


妙寄子曰


命運所在  認同所繫


富貴難誘  貧賤難移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奴隸的和平【轉載】

轉自與媒體對抗 嚴家同部落格



就在馬英九訪問新加坡的前夕,新加坡民主黨領袖徐淑貞(Chee Siok Chin)寫了一封公開信,對於他日前接受海峽時報訪問、讚揚新加坡政府的內容,提出多項質疑。她說,對於馬英九這樣一位來自亞洲最令人振奮且驕傲的民主國家的政黨領袖,竟然將新加坡獨裁專制的人民行動黨(PAP)形容為一種成功的典範,對此她深感不安。



馬英九在該項訪問中說,新加坡和台灣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強調的重點不在於民主,而是在專業、清廉和效率;而這值得台灣學習。



徐淑貞說,新加坡政府給世人所謂的清廉印象,實際上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用殘酷的法律,讓批評者禁聲的結果。要求新加坡政府對人民負起責任的反對黨政治人物,不是被宣布破產、囚禁,就是被驅逐出境。



所有的媒體都控制在掌權者手上。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網絡,都是國家所有。甚至網路伺服器公司也是由政府所經營。選舉在新加坡,既不自由也不公平。更可以說是直接用金錢賄選而來。



她認為,經濟進步和民主發展不應該是互相衝突的。新加坡式的富裕,如果不是建立在對人民權利及基本自由的鎮壓之上,是不可能的。只有民主才是確保政府可靠和不致貪腐的最有效制度。



同樣身為反對黨領袖,深受專制之害的徐淑貞將民主的價值講得鞭辟入裡,反過來對充分享受民主恩典的馬英九如此殷殷訓誨,不知馬英九會否覺得很丟臉?



同樣站在反對黨的地位,中國國民黨比新加坡民主黨的境遇好太多了,不僅是國會的最大黨、多數黨,還有一大批捍衛反動價值的媒體,為其進行奪權的工事;甚至,還有一個強大的敵國--中國為其撐腰。但馬英九顯然還是不滿意,竟而羨慕起威權獨裁的新加坡統治手腕,並美其名為效率。



其實,新加坡的專制作風,遠不如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的殘酷。泛藍陣營目前所享有的各種言論自由、集會遊行自由,都曾經是他們當政時嚴厲打壓的對象,馬英九之羨慕新加坡,正是對以往國民黨獨裁專制的一種緬懷。因此,馬英九所代表的國民黨並不真的愛惜如此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他們是拿著民主的旗幟反民主,所以才會將公投法修成鳥籠公投。



馬英九誓言只要他當選總統一年後,就可以實現兩岸直航。他還聲明要極力促成兩岸簽訂和平協議。其實,這都不困難,只要台灣放棄主權,只要台灣對中國的要求百依百順,兩岸和平絕對可以提早到來。



但這樣的和平,就會像新加坡和香港一樣,人民的自我意志不再能夠自由表達,永遠有一更高的、不可侵犯的意志在主宰著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今天所有批評民進黨政府的聲浪,當面對中國共產黨時,將會是一片寂靜。許多人或許可以獲得更多賺錢的機會,但在威權體制的法律之下,不知那一天會招來無妄之災,打進大牢,而絕少有平反的機會。這種奴隸式的和平,在馬英九的主政之下,絕對會很快到來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百年八印,見證邵族歷史

自由時報 2007.05.24.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


















邵族酋長印信中除有「頭社」字眼以外,也清楚刻印年代及職銜。(記者謝介裕攝)
邵族後裔謝淑雲出示百年前邵族酋長印信。(記者謝介裕攝)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地區發現疑似邵族先人墓塚話題繼續延燒,邵族後裔謝淑雲二十三日出示八顆約有百餘年歷史的邵族酋長印信中,即清楚刻著「頭社」兩個字,印證頭社曾是邵族活動的重要區域,也為該墓塚與邵族有關作了最佳的佐證。

 


謝淑雲說,邵族漢化後,酋長、頭目等名詞幾乎是「僅供參考」,並無實質推選儀式,在未漢化之前的最後一任酋長毛熊山往生後,因家中子嗣均為身障者,遂將八顆印信委託其長輩代管,迄今已數十年,她不敢據為己有,政府若成立邵族文物館,她會將印信交出以便獲更妥善保存。



這八顆印信有木頭及石頭兩種材質,除有「頭社」字眼以外,也清楚刻印獲頒的年代及職銜,如其中一顆印信正面即刻著「理番分府鄒給水沙連毛大典長行戳記」,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一年歷史,「毛大典」即當時的酋長。



水沙連 毛大典管轄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水沙連指的是田頭、水裏、貓蘭、審鹿、埔裏及眉裏等六社,每個社均有一位頭目,全隸屬於住在頭社的酋長毛大典管轄,印信中的「頭社」代表的就是地名。



目前邵族人數約三百人,絕大多數居住在日月潭德化社區,魚池鄉頭社地區目前邵族僅有一戶,但由印信卻足以佐證過去的頭社地區是邵族重要的生活及活動領域,更彰顯該印信保存的重要性及歷史價值。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凱達格蘭大道更名 台灣原社抗議












台灣原社成員二十三日前往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台北市政府將凱道加註為反貪腐民主廣場是侵犯原住民族尊嚴,要求市府廢除這項措施,向全體原住民族認錯。//中央社




2007/05/23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三日電)


原住民社團「台灣原社」今天發動原住民族各族代表十餘人,前往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台北市政府把台灣第一條以原住民族為名的市區道路「凱達格蘭大道」,另行命名為「反貪腐民主廣場」,要求立即停止改名措施,並向台灣原住民族道歉。


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昨天通過將凱達格蘭大道路名加註「反貪腐民主廣場」後,台灣原社上午十時許在面向總統府的張榮發基金會門前廣場抗議,由民主進步黨籍立委陳瑩(平地原住民)領隊,鄒族、賽夏族、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等原住民族各有代表一到二人參加,呼喊「還我凱達格蘭!台北市政府好霸道!郝龍斌好霸道!郝不尊重原住民族!反污名!護尊嚴!」等口號,並大聲唱原住民戰歌。


這時,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警察在場舉牌,指為非法集會,原住民族十幾位代表則聲稱是非暴力的和平抗議,但也隨即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遊行,一路呼口號、唱戰歌,走到凱達格蘭大道與公園路交叉路口時,又被警察擋下來,並再指是非法集會遊行,禁止進入總統府所在的博愛特區,雙方僵持一會兒,原住民族代表最後往回走,回到集合地點後解散。


台灣原社代表以撒克.阿復、賽夏族民族議會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趙一先等人表示,從獨裁統治者的「介壽路」變為原住民「凱達格蘭大道」,代表對原住民族的尊崇,是邁向族群和解很好的開始;如今不論是更名或所謂加註新名稱,都讓凱達格蘭大道代表的完整意義被破壞無餘,甚至產生對原住民族的污名化效果。


因此,台灣原社要求郝龍斌立刻停止凱達格蘭大道改名的粗暴行政措施,並向凱達格蘭族和全體原住民族認錯道歉;否則,將秉持原住民族部落攻守同盟的傳統精神,用祖先教示的方法實現正義。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當一群七年級生遇見鄭南榕

當一群七年級生遇見鄭南榕



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p=122



Filed under: 藝文、文化, 民主政治 — skydaughter | April 25, 2007 @ 10:18 am (Views: 258)

[Excerpt]:





作者:林于倫(台大濁水溪社社員)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也是鄭南榕先生六十歲冥誕,每年鄭南榕基金會都會在四月舉辦追思鄭南榕先生的活動,但以往很多學生因為資訊被封鎖的原因,沒有機會深入瞭解鄭南榕先生,更不曉得鄭南榕先生對臺灣民主的貢獻。有感於此,我們臺大濁水溪社將和鄭南榕基金會合作,四月二十七日在臺大第二學生活動中心的柏拉圖廳,辦一場鄭南榕先生紀錄片放映和講座,作為追思活動系列之一,讓同學們以及當時來不及參與臺灣民主運動的朋友,瞭解鄭南榕先生的貢獻,也讓同學們瞭解「言論自由」在臺灣艱辛的改革過程,以及鄭南榕先生為了爭取「100%的言論自由」而成仁,如今臺灣獲得了得來不易的「言論自由」,大家更應該好好珍惜,不應濫用。



我們這群七年級生為了籌辦這場活動,也事先在社內召開讀書會,閱讀有關「鄭南榕」的報章書籍,一點一滴拼構出「鄭南榕」的形象,才對「鄭南榕」這樣一位行動思想家有更深刻的瞭解。



鄭南榕(1947~1989),臺灣人,臺灣新住民第二代,葉菊蘭之夫,鄭竹梅之父,民進黨靈魂黨員,臺灣民主運動先驅者,臺灣大學校友,……………他是臺灣言論自由的殉道者。



鄭南榕,父親來自中國福州,母親是臺灣基隆人。通稱「外省人第二代」的他,1947年9月12日出生於台北市漢口街,同年發生台灣近代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鄭家因鄰居的庇護,而幸運地逃過一劫。爾後,鄭家遷居宜蘭,在求學的過程中,鄭南榕先後就讀於宜蘭初中、建國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取成功大學工程系,期間因興趣以及志向使然,轉學至輔仁大學哲學系就讀,同年結識葉菊蘭,21歲那年,又轉往臺灣大學哲學系,但因拒修『國父思想』而自動退學。



1981 年起,為了對抗當時威權統治的國民黨政府,開始在當時黨外雜誌發表文章,1984年創辦『時代週刊』系列,使用有計劃的出版策略(同時申請數十張的發行執照,前仆後繼輪流發行刊物,造成國民黨當局查禁困難),突破國民黨政府對於言論自由的箝制,『時代週刊』在發行期間,秉持著創辦精神:『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稟筆直書,經常刊登不利於國民黨統治當局之社會觀察與言論,且舉辦多次臺灣民主運動,例如:228事件平反運動、抗議臺灣戒嚴39週年的『519綠色行動』、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共同推動的「新國家運動」…等等,後國民黨政府因統治正當性屢屢遭受鄭南榕挑戰,也曾在1986年間羅織罪名將鄭南榕送入大牢。



「當哲學家被處死之時,山河都將流淚。」



1988年12月10日,鄭南榕在其所發行的雜誌上刊登許世楷所撰寫的『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引發國民黨政府對於民間出版業展開歇斯底里的大規模查禁動作,隔年一月,鄭南榕收到高檢處『涉嫌叛亂』傳票,鄭南榕對於國民黨政府此等迫害人權與踐踏言論自由的作法深表不滿,一週後,他公開宣佈『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隨即在『時代週刊』雜誌社展開長達71天的自囚行動,1989年4月7日上午,國民黨當局正式展開搜捕,而鄭南榕一如自己的宣言,在確定雜誌社內的親友員工都逃離現場之後,自焚於『時代週刊』總編室內。



縱觀鄭南榕這一生,皆在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下奮戰,鄭南榕曾在《自由時代週刊》社論中,寫著:「(建基於戒嚴令的)蔣政權,禁錮了憲法,同時扭曲了台灣人的心靈。多年來,整整一代的台灣人,竟然在這種違背人倫的異常關係下,活得心安理得,也真是當今最令人錯愕的現象。」,為此,鄭南榕耗盡一生的青春歲月向臺灣土地上的同胞傳教,最後用自己的血肉為書,在烈火中刻劃出臺灣當代的警示錄。



前總統李登輝曾對日籍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在四十八歲以前,都在避免被國民黨逮捕,我們七十歲這代的人,夜裡都難安穩入睡,我不希望後代子孫再遭受此種境遇』,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Maslow曾經提出世界知名的人格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層次,由低到高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被接納的需求、自尊的需求以及最後的自我實現。過去臺灣人在滿足自己最低層次的需求上沒有問題,但是在身而為人的安全需求上,卻始終沒有辦法達到,只要國民黨政府不同意,臺灣人不能說,臺灣人不能想,臺灣人不能做,臺灣人像是被詛咒般的框定在一個卑微的角落,鎮日除了溫飽之外,連生命安全都操在當局者掌中。為了讓自己的同胞免於恐懼的自由,鄭南榕用生命來完成最後的自我實現,將言論自由的種子散播在臺灣這塊島嶼的各個角落,讓臺灣人在人格理論中第二階段的需求,等了400年後,終於到來。



回歸今日,如果18年前的那把火,是臺灣言論自由的誕生日,今年臺灣言論自由正好成年,且試圖來對照一下今昔之比,過去是國民黨當局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利益,大量地用各種管道箝制言論,甚至製造恐慌,以一種有形的壓力讓人屈服,然而,在言論自由的今天,各家傳媒大鳴大放之餘,我們不難發現,一群無法擺脫過去封建思想的媒體人,透過各種方式在隱性的將恐懼的因子注入每一個閱聽人的心中,這類慢性毒藥正在悄悄地侵蝕臺灣這個仍在成長中的民主社會。鄭南榕先生在威權時代對「言論自由」的堅持,和現在的「媒體自由」口號成了對照。現在媒體動輒以「言論自由」為藉口,甚至搬出鄭南榕先生的名號,指責政府殘害言論自由,然而卻不曾反省自己的言論是否有經過查證,是否應該負責,甚至公然的使用媒體公器製造莫須有的恐慌。鄭南榕終其一生都在向臺灣人民傳達思想的重要性,也唯有透過回溯鄭南榕先生的思想,方能找尋出我們自己在歷史和國家中的定位,進而透過血液將這份精神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