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外來政權打壓原住民

反貪腐廣場? 族群政治的愚蠢代表作

■ 以撒克.阿復


自從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推展以來,系列的去殖民建立主體的社會改造工程,如「還我族名」、「原住民族語復振」、「還我土地」、「自決自治」運動已系列展開和深化。而「凱達格蘭大道」的正名即是漢人政權首次善意回應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象徵性作為。


然而,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卻強行藉市政會議,粗暴蠻橫的將台灣第一條以原住民族為名的市區道路「凱達格蘭大道」另行命名為「反貪腐廣場」,我們除了強烈抗議這項蔑視原住民族尊嚴的精神暴力行為,嚴正要求台北市政府立即廢棄這項措施,並向全體台灣原住民族人民道歉,也對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未在市政會議中提出反對侵害原住民族尊嚴的意見表達遺憾。


凱達格蘭族是台北盆地居住的原住民族,從日治時代以來,雖然凱達格蘭人並未消失,且在台北地區的許多古老聚落仍然留存了凱達格蘭家族,但在殖民統治下卻被世人所遺忘,甚至視若無睹。


戰後新的統治者延續日本人的殖民政策,將台灣的土地命名成中國的大江南北,對原住民族居住的家鄉,更用中國封建教條和威權統治的意識形態命名,原鄉充斥了四維八德(如仁愛鄉、信義鄉、和平鄉、大同鄉等);三民主義(如高雄縣三民鄉:三個村名為民族、民權、民生村);復興基地(復興鄉、光復鄉等)、自強中正等等地名或街道名,讓族人的下一代完全遺忘家鄉的名字。


至今,民進黨執政後也仍未能實現轉型正義,將原鄉恢復傳統「原名」,也仍未落實「新夥伴關係」第四條「恢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的條文。


從「介壽」路變更為以台北為家園的原住民族「凱達格蘭」大道,代表了對原住民族地位的尊崇,是邁向族群和解很好的開始。但這個重大的意義卻因為郝龍斌的一場藍綠政治惡鬥,瞬間蒙上了陰影。不管是更名或所謂的加註新名稱,都讓凱達格蘭大道所代表的完整意義被破壞無遺,甚至產生對原住民族的污名化效果。這個舉措不但對台灣歷史無知至極,對原住民族無禮至極,更無疑是台灣近年族群政治上最愚蠢的代表作。


我們嚴厲譴責這種以原住民族尊嚴作為漢人政治鬥爭戰場、以凱達格蘭作為蔣中正祭品的暴力行為。


(作者為阿美族,台灣原社籌備會發言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