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姆姆,那羅歲月四十年














◎撰文/賴麗君
「姆姆」來自義大利薩丁尼亞島,

二十六歲踏入尖石鄉那羅部落迄今,

四十一年歲月悄然流逝;

從青春少女變成華髮阿嬤,

不變的是那顆無私奉獻的心。








入秋的暖陽斜照在樹叢中,迎風搖曳的蘆葦閃著金黃的光,塵土偶爾隨著

風輕揚,落在姆姆潔白的裙擺上,骨瘦如材的年邁身軀徒步在陡峭山路,

一步一步卻是那麼敏捷輕盈。









<map name="FPMap0">
<area href="photo/p69.htm" coords="1,2,116,179" shape="RECT"/></map>
「姆姆!妳會不會累?要不要休息一下?」二、三十

歲的我們氣喘如牛地問。



「不累!不累!這路我走過的。」姆姆神閒氣定地說

:「以前還沒有路,我們到部落裏都是爬山過去的。





住在隱密的山林裏,身體微恙的中年男子一臉憔悴地

坐在床沿,向姆姆訴說自己的病痛:「天氣冷,痛風

發作、感冒,整天躺在家裏很難過……」


「天主保佑你,天主會保佑你好起來。」姆姆慈藹地安慰他。姆姆剛來這

裏時他才十一歲,如今已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不過在姆姆眼中,他還是

個需要疼惜的孩子。



這就是姆姆,為了關懷一個人,千山萬水都是路。







大家的「姆姆」





姆姆──趙秀容修女來自遙遠的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住在尖石鄉那羅部落

的時間比自己的家鄉長。從二十六歲踏入尖石鄉迄今,四十一年歲月悄然

流逝,姆姆也從青春少女變成華髮阿嬤,而那顆無私奉獻的心依然如故。



「姆姆」是當地原住民對她的稱呼,因為對他們來說,姆姆就像是他們共

同的慈母。每天她的生活就是不斷地忙著「孩子們的事」。



幾次和姆姆約訪,她總是回答:「如果當天居民有急事找我,大概就不能

接受採訪了。我的時間不是我的,是大家的啊!」長期住在那羅,姆姆的

中文帶著原住民口音。



第二次去拜訪她,她正忙著勸慰一位想不開的婦女。前天,她得知對方有

自殺念頭,花一整晚安慰她;掛上電話,心裏依然牽掛,以致一夜未眠。

訪談時,她不斷提起:「不知道她現在有沒有好一點,真怕她又想不開。





對於這群「孩子」,姆姆永遠放不下,那個角落有病痛、孤獨的人、夫妻

失和、意外受傷……那兒有需要,姆姆就在那兒,只要聽到她柔聲安慰,

心靈就會平靜下來。



「有天一位先生酗酒打老婆,老婆帶著孩子來向姆姆求救,姆姆就去勸她

先生,因為從小姆姆就很關心他,他當姆姆是媽媽,很聽她的話,便表示

再也不打老婆了。」



當地居民夏月美說,姆姆真的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當部落青年要結

婚,姆姆還親手為他們縫製禮服、準備行頭。「我的結婚禮服就是姆姆為

我做的,她親自幫我準備項鍊、鮮花,好像是自己的女兒要出嫁。」



姆姆就是這樣一點一滴關心部落的子民。







大孩子和小孫子





除了這群大孩子,姆姆還有一群小孫子──



座落在那羅部落的「天主堂附設方濟托兒所」,孩子們正跟著老師牙牙學

母語,「亞巴是爸爸,亞亞是媽媽,亞ㄍㄧˋ是奶奶……」



這是姆姆另一個畢生服務的地方,目前大約有五十多個孩子,從兩歲到七

歲都有,課程標榜的不是英語教學,而是著重母語、鄉土教學及禮儀學習

,「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我們要讓孩子從根學起。」姆姆強調方濟托

兒所教學的宗旨。



下午兩點半一到,和姆姆訪談必須暫停,因為孩子們的點心時間到囉!



每天姆姆都會親自為他們準備小點心,「點心都不一樣,有時候是餅乾、

牛奶,有時候是麵包、水果、豆漿。在這裏要讓他們吃得好,因為回家後

他們不一定吃得好。」姆姆的口氣很像家裏的阿嬤。










<map name="FPMap1">
<area href="photo/p70.htm" coords="0,0,199,129" shape="RECT"/></map>
當姆姆將香噴噴的點心端出來,每個孩子

都張大嘴、涎著口水,不過得先跟姆姆念

完感謝詞才可大快朵頤,「姆姆也要吃!

」孩子們也「大方」地請姆姆吃點心。



烏溜溜的大眼、紅通通的臉蛋,是這群原

住民孩子共同的特徵,令人忍不住想摟他

們在懷裏。「看到這群可愛的孩子就是想

走也走不了……」姆姆慈藹地笑著,緩緩地細訴半個世紀前的往事。







遙遠的薩丁尼亞島





當姆姆還是孩子的時候,常常穿上媽媽的大衣服,以毛巾包住頭,想像自

己是修女,「有一天我要奉獻給主,去服務最偏僻貧苦的地方。」她心裏

浮現懵懵懂懂的想法。



隨著年紀增長,這種願望愈來愈清晰堅定。二十一歲那年,姆姆辭掉護士

工作,將願望付諸行動,到偏僻的鄉下服務貧苦的人。



「在那裏,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我想一定還有更貧苦的地方需要我

。有天,一位也是服務偏遠地區的神父來找我,我看見他白色的衣服沾了

許多泥漬,穿著破破的草鞋,我很感動,就跟天主說我也要像他一樣。」



當時,姆姆聽聞神父談起台灣偏遠山地落後貧窮的景象,她便下定決心穿

越千山萬水,隻身前來服務。那年她才二十六歲。



姆姆首先來到新竹縣橫山鄉,那兒多是客家人聚居,為了融入當地生活,

她利用白天服務居民,晚上學習客語及國語;不到一年時間,她已能說出

一口流利的客語、國語;當地神父也幫她取了「趙秀容」這個道地的台灣

名字。



幾年後,一個偶然的機緣,姆姆前往尖石鄉協助教會舉辦活動,一個景象

深深震撼她的心。



「我看到一位原住民媽媽穿得破破爛爛的,身邊一大群孩子,背上還有一

個;他們沒穿什麼衣服,全身髒髒的,每個眼睛都大大亮亮的非常純真可

愛。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與他們很接近……」



原住民貧苦、純樸的生活,促使姆姆想前往尖石鄉服務的決心;後來她獲

知那羅部落亟需一位修女長期服務,便不加思索爭取前往。







群山萬壑中的堅毅身影





六○年代的台灣,物資相當匱乏,偏遠山地鄉更為貧困。民國五十六年,

姆姆來到那羅部落,當時是沒水、沒電、沒道路、沒交通車的蠻荒狀態,

每次走訪各部落憑的是一雙腳、一頂斗笠及一根竹竿。



「走訪尖石所有部落要一星期時間,我的衣服不夠,洗了隔天不會乾,就

將衣服晾在竹竿上,邊走邊曬太陽,到了另一個地方衣服就乾了。」










<map name="FPMap2">
<area href="photo/p73.htm" coords="1,2,116,179" shape="RECT"/></map>
姆姆就這麼走過每個高山峻嶺、湍急溪流。翻閱姆姆

當年的舊照片,二、三十歲的她戴著斗笠,拿著竹竿

撐著行李,獨自走在荒煙蔓草中,那瘦小的身影與群

山萬壑相形之下更顯渺小孤獨;但卻深深觸動我的心

靈,也許是她那分發自內心無懼、無私的愛吧!



除了克服跋山涉水的艱辛,還需注意路上的毒蛇猛獸

,姆姆道出幾次山林歷險記:「有一次我坐在樹下休

息,突然感覺腳冰冰涼涼的,一看原來是條雨傘節滑

過去,嚇得一動也不敢動。」


姆姆說,她還曾看過兩米長的眼鏡蛇從她面前爬行而過。也許是天主保佑

,她總能安然度過險境。



不管路多麼遠,姆姆總是按期為貧苦人送來柴、米、醬油,並補助孩子學

雜費、協助病患就醫,只要當地居民有需要,一定盡力為他們奔走。







教育是改善生活的根本





除了物資救濟,姆姆並從根本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她在當地成立「婦女

裁縫班」,親自教導婦女編織、裁縫,還親手做了許多竹搖籃,讓媽媽們

將嬰兒放在搖籃裏一邊看顧,才能無牽無掛地來學習。



在姆姆長期教導下,有些媽媽也嘗試從外地拿衣服回來做,甚至開店做衣

服……



當時深居山林的原住民普遍不重視教育,天主堂附設方濟托兒所只有十幾

個孩子來念書,大部分孩子還是在山谷中遊蕩。為了提升教育觀念,姆姆

著手規畫托兒所的教育方針並帶動部落讀書風氣。



她親自登門拜託每個家長將孩子送來讀書,並努力籌錢雇請娃娃車接送孩

子上下學。但推行一段時間後,許多孩子還是中斷學習,她一一詢問家長

,他們難為情地說:「我們沒錢繳,不好意思!」她卻安慰他們:「孩子

來就好,沒交錢沒關係!」



直到現在,托兒所的學費仍是僅供「參考用」,大部分孩子都是「免費」

就讀,有些是一家四、五個孩子都沒繳學費,有些則打從父母那代就一律

欠繳了。



「修女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她認為學齡前就要打好根基,以後上學才有好

基礎;她也很重視禮儀、做人處事態度、文化根本,她會將這些融入課程

中。」方濟托兒所老師古慧玲說。



民國八十三年,姆姆在方濟托兒所旁建立一棟兩層樓的青年活動中心,作

為原住民青少年及學生課餘讀書及活動場所。她每星期安排不同時段,讓

孩子前來自修,並請老師免費課輔,還添購了電腦供孩子學習。



寒暑假或一般假日,姆姆也會舉辦活動提供他們良好的休閒娛樂,「以前

民風純樸,青少年問題較少;現在外面誘惑很多,孩子容易學習電視、社

會上不好的行為,辦一些良善的活動就是希望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好好

地讀書做人。」







把愛傳下去





姆姆謙虛地說,其實許多的付出都來自社會人士大力促成,尤其是慈濟人

的協助。



民國八十二年,姆姆前往慈濟志工張孫俊經營的藝廊裱框,之前張孫俊即

聽聞過姆姆的感人事蹟,故不僅將裱框費算得特別便宜,還捐了一千元給

姆姆。



後來又知姆姆正為托兒所買娃娃車以及成立那羅青年活動中心籌錢,張孫

俊、曾海洋、周玉娥等多位新竹慈濟委員大力奔走募款,讓姆姆的心願可

以盡快達成。



往後,每當慈濟志工上山訪視,總會特別到那羅拜訪姆姆,送來白米、油

鹽、孩子的衣服、玩具、零食;姆姆對於她無法幫上忙的個案也會轉介給

慈濟。



「我跟慈濟人認識七年多,但感覺像是二、三十年的老朋友!」姆姆說。



也因姆姆悲天憫人的胸懷,讓這群慈濟人喜歡接近她,並挺身幫她達成理

想。「姆姆就像我們的媽媽,每次上山訪視,她都叮嚀我們要小心,衣服

要穿得溫暖些!」李孟諭說。



走過四十多個年頭,如今姆姆已快七十歲了,但是她還有很多心願要達成

,為了將愛傳承下去,姆姆在部落組成「青年會」及「中年會」,廣邀青

年及中年人加入義工行列,幫助自己的鄉親。



「常有人問我要做到什麼時候退休?我說做到上天堂的時候;等到那一天

,我知道他們能繼續代替我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方濟托兒所的海報上,我曾看到這樣一段詩文:



<i>我已經很老了,

我即將悄悄在森林裏死去,

晚上你們將聽到,

從黝黑的森林裏傳來的聲音,

我的孩子們你們不要怕,

那是我回來看你們。</i>



這段詩文深深感動著我,我不知道這是寫給誰的,但覺得描寫姆姆很貼切

,因為就算有一天姆姆上了天堂,她還是會再回來,她的愛會永遠停留在

這群部落子民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