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轉貼∮回歸歷史事實才能去政治化

回歸歷史事實才能去政治化



高中歷史教科書出現令人可喜的變革,將一些充滿價值判斷,黨國思想的名詞,回歸到陳述歷史事實的中性名詞。毫無意外的,黨國殘餘勢力照例力抗改革,叫人莞爾的是,這群人竟然愚蠢到用「政治力介入」來批判「去除政治力」的改革成果。


翻開這兩天的「聯合」「中國」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反改革聲音,但是只要有基本理智的人都不難判斷,「孫中山」與「空一格國父」哪一個是中性的歷史描述,哪一個是內含意識型態的政治名詞,畢竟連這群黨國殘餘勢力心中的祖國也不稱「孫中山」為「空一格國父」。



同樣的,「武昌起事」與「武昌起義」,前者是客觀描述歷史事件,後者則包含「義」與「不義」的價值判斷,而判斷的基礎不正是黨國意識型態嗎?



另外,「日治時期」與「日據時期」,前者是客觀的歷史陳述,後者的「佔據」則是一種政治判斷,如果中日兩國簽訂國際條約的領土轉移叫做「佔據」,那國民黨政府沒有國際條約,沒有台灣人同意就對台灣逕行統治的行為叫什麼?



至於說將「本國歷史」改為「中國歷史」就是台獨更是令人噴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教科書如上圖所示,也不叫「本國歷史」,也是稱為「中國歷史」。而且同樣的,中國歷史是個中性名詞,而本國歷史則帶有「中國 = 本國」的政治意識型態。



很清楚的,新版歷史教科書改革的方向就是把黨國意識型態與政治判斷由歷史事實中驅趕出去,所謂這是一本「去中國化」或是「台獨教科書」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為在這本教科書中,中國仍然存在,是中國國民黨的意識型態被去除了,一個真正主張台獨的教育部長,同心圓的劃法台灣外面那一圈絕對是亞洲,而不是中國,唸完台灣史後該念的是亞洲史而不是中國史,這才叫國際化,說穿了,這次歷史教科書的改革不過就是一種專業的進步罷了。畢竟,回歸歷史事實,歷史教育才能真正去政治化。



延伸閱讀

陳儀深:換個角度詮釋 思考可更多元

戴寶村:編書無政治立場 不偏統或獨



轉貼來源: 酥餅的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