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在拍下這張與家人的照片後不久即遭國民黨謀殺
陳文成博士陳屍台灣大學研究所圖書館左側草地現場
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全世界秩序大重整的年代,留學海外的陳文成博士在呼吸了西方國家民主自由的空氣,並深切感受台灣政治與學術氛圍之苦悶與封閉後,亟思歸國以貢獻所知所學。但一如林義雄滅門血案,陳文成的理想殞滅在無情的白色恐怖漩渦;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他的死成了眾人皆知其由卻破不了的命案。今年六底,陳文成博士殉難即滿二十週年,也正是追查凶案的法律最高期限二十年屆滿之際,本報「台灣歷史之窗」特別邀請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總幹事胡慧玲執筆,述說這位英年早逝的民主烈士之生平,及其殉難所引起的國際視聽帶給台灣政治的影響。
發生於1981年7月2日的陳文成事件,與發生於1980年2月28日的林義雄家祖孫命案相仿,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命案是誰幹的,當局卻又始終無法查出真凶,無法還家屬和社會公道。80年代初期,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大命案卻又再一次於台灣人民傷痕累累的心靈劃上一道血淋淋的印記。特別是陳文成博士返鄉慘死故土一事,更使無以數計的台灣父老嚴詞警告海外子弟:永遠,永遠不要返回台灣。
出身貧寒,個性豪爽的優等生
陳文成,1950年出生於台北縣林口鄉,出身貧寒,但一路就讀建中、台大數學系和數學研究所,嗜讀書,好運動,個性爽朗熱情、體魄結實,綽號「大牌」,是台大校園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號人物。畢業後,陳文成與學妹陳素貞結婚,197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所,表現優異,197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並獲聘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在美國求學、任教期間,陳文成關心台灣政治發展,並研究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同鄉會、人權會,推動民主基金會,在財力上支援島內的《美麗島雜誌》。陳文成個性大剌剌、坦蕩蕩,當時寄回台灣給美麗島雜誌的捐款支票,光明正大地寫了自己的姓名,也埋下日後殉難之因。
大變動的時代,一個赴美留學生的心願
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全世界秩序大重整的年代。從西方的反戰運動,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舊價值被質疑,舊威權被推翻,舊文化被顛覆,每天、每個角落都有驚天動地的變革。唯獨台灣活在國民黨反共復國的神話統治下--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沈默之島--完全不受變動世界的影響。
70年代中期之後,《台灣政論》創刊、鄉土文學論戰開始、中壢事件爆發,甚至以後的《美麗島雜誌》的準組黨運動,幾年之間在全台灣鼓起一波波的浪潮,使整個文化、政治、社會從僵硬走向鬆動,從停滯邁向新生。
就在這個台灣新生的關鍵時期,正值青壯年的陳文成和許許多多赴美深造的台灣子弟一樣,接受西方文化衝擊並經歷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後,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命運感到更了解,更關心,更努力。
1981年5月20日,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陳文成博士去國六年之後,帶著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兒子返台探親,兼做學術演講,並遍遊他思念六年的故鄉風光,他說:「只有台灣的山才是山,只有台灣的水才是水。」他告訴姐姐陳寶月,他計劃儘快回台灣,奉獻所學。
國民黨帶走一個活人,還家屬一具屍體
六月底,回美國工作的日期已到,出境証卻下不來。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傳票,從家裡帶走了陳文成。從此,陳文成的父母、妻兒、兄弟和朋友再也沒有見過活著的陳文成。
陳文成被警總帶走之後竟日未歸,家人發狂般找尋,二日晚上還打電話到警總問平安,警總的人還說:「晚上八點多,就送他回美國了。幹嘛回來,笨蛋。」三日下午,古亭分局員警通知陳氏家屬,說陳文成車禍身亡,叫家人去認屍。實則是7月3日清晨,陳文成已被發現橫屍台灣大學校園。享年三十一歲。
青年學者陳文成枉死引起軒然大波,警總每天發佈不實言論,忽而說早就送陳文成回家,忽而指使假証人說陳文成流連在外不歸,忽而說陳文成畏罪自殺。多年後,警備總司令汪敬煦在其回憶錄說「陳文成是情殺,」完全忘了自己的罪行:帶走一個活人,還家屬一具屍體。
國際間的迴響
陳氏家屬自此活在傷痛和恐懼之下。八月,陳素貞攜子返美,迎接她的是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塞爾特的義助和台灣鄉親的慰藉。賽爾特校長特派該校統計系系主任狄格魯和法醫魏契來台驗屍,返美後舉行記者會,証實「陳文成死於他殺」。賽爾特校長多年鍥而不捨地寫信給蔣經國,要求「還我陳文成博士,」並主動提供日後陳翰傑就讀該校的獎學金。美國國會為此舉行聽証會,陳文成命案上了頭條新聞。
陳文成的殉難使國際社會正式目睹了國民黨的胡作非為,使美國政府以果決做法處理校園特務的告密習性,也使台灣人民爭取民主的苦難面貌鮮明地呈現於世人眼前。
陳文成是一個優秀台灣子弟的典型,他沒想要當英雄,當烈士,入忠烈祠。他的慘死是台灣白色恐怖末期一個醒目的血腥記號。陳文成事件直接、間接地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使國民黨的殺戮稍加收斂,無辜犧牲者的數字因之減少。
「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正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事件過後,海內外台灣人踴躍捐輸成立紀念基金會。當時教育部以「命案未破」為由,不准基金會有「陳文成」三個字出現,彷彿破案不是政府的義務,而是家屬的責任。基金會不得不以「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為名,以推展台灣文化為宗旨,十餘年舉辦二二八學術研討會、音樂會、歷史影像展、人權電影展等各個面向的文化活動,紀念以行動和身軀為台灣奉獻的故人。直至2000年七月,新政府成立之後,經幾番努力,終得以「正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此事距命案發生己經十九年了。
追查死因,還原歷史真相
1994年2月20日,基金會與立法委員蔡同榮等合辦「陳文成死因公聽會」,出席之法務部、警政署官員表示:陳文成死因可朝他殺調查,不一而足。2000年1月,基金會成立陳文成事件追查小組,由基金會董事黃宗樂教授召集,敦請李勝雄律師、張政雄律師、洪貴參律師為義務律師,要求(1)還原真相;(2)追究責任;(3)請求賠償。經一年餘多次會議的討論後,決定將於2001年六月底,二十年的法律期限屆滿之前,向當時的警備總司令汪敬煦、保安處處長郭學周、組長鄒小韓、幹員王文彬、王憶華等五名凶嫌提起告訴。
陳文成事件的二十年始末代表民主之路所付出的奮鬥,彰顯了公義之路所需的耐心和堅忍。陳文成事件的平反與否考驗新政府的信仰和決心。陳氏家屬表示:「連事隔五十年的二二八事件都得以平反,我不相信陳文成事件行。」
資料來源:http://www.twhistory.org.tw/20010702.htm
2006年7月1日 星期六
從陳文成博士被殺看出中國人無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