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美政壇為黑奴歷史道歉 二二八大屠殺及白色恐怖文字獄倖存者:希望國民黨也能認罪

美政壇為黑奴歷史道歉



自由時報羅彥傑/特譯


美國近來再度盛行為種族歧視的歷史共業贖罪,公職人員悔罪儼然成為趨勢。受到維吉尼亞州議員2月通過一項為黑奴歷史舊案道歉的決議所鼓舞,喬治亞州多名黑人議員本月8日表示,打算在該州提出類似提案。馬里蘭州、密蘇里州也在討論是否跟進。目前田納西州選出的一名白人國會議員也拉到三十六名同僚連署法案,若獲通過,將使得道歉拉高到聯邦層次。


聯邦調查局3月初宣佈,正積極翻案調查一九五○、六○年代約十二件黑人命案,理由是可能違反民權,另有一百件案子也被認為應重啟調查。另外,揭露美國南北內戰後黑人受到全面壓迫與攻擊的新書「埋於惡水之中:美國種族淨化軼事」,也在最近發表。數家報紙也重新檢視當年對民權運動的報導,去年還為曾助紂為虐助長種族歧視道歉。


司法部長龔薩雷斯日前在華府記者會上說:「這些罪行的年代已然久遠。它們留下的傷口很深,且多數尚未癒合。」


自南北戰爭結束與國會批准廢奴的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以來,已過了一百四十二個年頭。為何美國公職人員至今還想做出補償?這是因為過去帶來的啟示,開始讓某些人用新態度思考美國的種族問題。另外,種族偏見仍隨處可見,政治人物可能想抓住新機會來表達關切。重要歷史事件週年紀念,如美國最高法院駁回黑奴史考特爭取個人自由的提訟資格案在3月6日屆滿一百五十週年,也重新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


當然,有人會質疑這些道歉決議究竟有多大意義,民權人士要的是總統親自為黑奴歷史正式謝罪。不過,這可能帶來另一個敏感問題:該如何修補傷害?此舉是否反會加深種族對立?(取材自美聯社 )


3/18/2007 6:23:51 AM

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你的祖先真來自中國?

你的祖先真來自中國?


■ 沈建德


陳水扁單憑抄來的族譜,就確認祖先來自中國,還要擴大慶祝,恐怕得先看看以下資料。


所謂「來台祖」,其實就是「漢化祖」,原因是台灣人祖先漢化,改用漢姓名再接到中國族譜,後代不察,把「漢化祖」當做「來台祖」,還到中國尋根。目前在台灣找到的族譜一百二十九姓,其中,「來台祖」是清康熙以前「來台」的佔九%,雍正時佔七%,乾隆時五十九%,嘉慶十二%,道光九%,咸豐、同治三%,光緒一%。這些「來台祖」就是「漢化祖」。從下列各點就可看出來:


一、社教對象:康熙、雍正時社教對象有番無民,乾隆時半民半番,嘉慶之後有民無番,顯示台灣人在嘉慶之前(康雍乾)多已漢化、改用漢姓名,難怪族譜上顯示康雍乾三朝「來台祖」最多,總共佔七十五%。


二、番社歸化:康熙時有番社四十六社歸化,雍正時二、三萬社,近百萬人歸化,之後漢化。


三、賜姓:乾隆二十三年,平埔族全面賜姓,所以乾隆時「來台」的「來台祖」最多,高達五十九%。


四、台灣地力:康熙時豐饒,雍正時漸磽,乾隆時全台開發,土地貧瘠,產量降低無法養家,因此不少人溺死女嬰,以節省糧食。一七四八年(乾隆十三年)至一七五一年間,彰化知縣蘇渭生見此慘絕人寰的現象,奏請設立育嬰堂。可見,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台灣的生活就有困難,不像康熙、雍正時富裕,但這時的「來台祖」卻有五十九%,完全不合常理,顯見「來台祖」都是被乾隆賜姓的「漢化祖」。


台灣的族譜不但不可靠,還提供偽造資料,目的在把台灣變成中國人。其背後的主導者是誰?分析台灣族譜的修譜時間,就可得到答案。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一千二百一十八件現有族譜及九十三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一九五一年後編印的有八百三十五件,佔全數的六三.七%;乾隆二十三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二十二件,佔一.六%。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九十八.四%可疑。本人見過陳水扁族譜,並非乾隆之前編的,他光憑族譜就承認祖先來自中國,實宜三思。至於對「血統獨立」論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網(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 )參閱。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葉菊蘭在東京寫下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總統













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在日本東京下榻的飯店寫下「七夕」許願卡,祝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當選2008年總統,但她避談「謝葉配」一事。//中央社




葉菊蘭在東京寫下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總統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七日專電)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今天在東京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對於明年總統大選「謝葉配」是否成定局雖低調不談,但她多處提及謝長廷所主張的「共生」理念來說明台灣朝野和解、台日關係加強的重要性。她也在東京下榻的飯店寫下「七夕」許願卡,祈祝謝長廷當選二零零八年總統。

葉菊蘭今晚在東京下榻的大倉飯店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謝長廷還沒宣布副總統人選,所以她必須尊重謝長廷的決定,目前她是以一位「政治傳播者」的身份來到日本。她強調台灣要成為正常化國家,民進黨明年總統大選一定要打贏。


由於今天是日本人過「七夕」節日,有寫許願卡的習慣,她也順應民俗寫下「二零零八謝長廷當選總統」的許願卡,並親自將卡片綁在竹樹上。


對於先前葉菊蘭被指為積極爭取當謝長廷搭檔一事,她表示,因為在台灣,客家票約有四百萬張,閩南票約有一千兩百萬張,她很希望客家票這塊版圖能移動一些,讓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是一場只有閩南人參與選舉。葉菊蘭以「火柴」自喻,希望自己能點燃客家人的熱情,讓大家對於台灣建構成一個正常化國家都能有一份熱情。


她說,民進黨若能爭取多一點的客家票,選戰贏得更漂亮一點的話,中國就會知道台灣內部的共識為何,會對台灣客氣一點,也會了解民進黨才是中國談判的對象。


由於葉菊蘭的先生鄭南榕曾因在他所主持的雜誌「自由時代週刊」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收到國民黨政府發出「涉嫌叛亂」傳票後,抵死不從,自焚而死,因此葉菊蘭被一部份人封為「台灣共和國的國母」。對此,中央社記者問葉菊蘭,這樣的身份是否會引起美國的不安,認為台灣會積極邁向獨立之路?


葉菊蘭表示,陳水扁總統有意於九月舉行公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但美國不是很贊成這點,她說她非常了解美方的擔心,但目前台灣方面仍不會去觸及改國號、變更領土等的問題。


她說,台灣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改國號一事,會盱衡國際局勢及台灣內部的共識是否凝聚。目前聯合國會員國將近兩百國,若基於普遍性原則,台灣是應該以台灣名義加入,但台灣很清楚中國擁有否決權,怎麼努力也進不去,但我們只是想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在這裡」。


她說,謝長廷不是一位焦躁的人,只想呈現的是以台灣為優先的政治理念,這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調不同。馬英九主張「連結台灣才有中國」,這是以中國的利益為考量,認為中國的市場很大,但無論中國市場多大,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馬英九不應對於中國以飛彈瞄準台灣的事實視而不見,若想從中國賺「1000萬元」,但那最前面的「1」字不見了,全部都是零,台灣也沒有了。


葉菊蘭也批評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主張。她說,如果兩岸真的成為一個市場,在物流、金流、人流的情況下,中國人吐個口水都可能把台灣淹沒,中國勢必把台灣邊緣化、邊陲化,台灣會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島。


她說,謝長廷陣營與馬英九陣營的不同就在於是否以台灣主體性為價值。她說,馬英九不清楚台灣主體性為何,最近說要到鄉下長住,這是非常膚淺的作法,一切都是選戰的考量。她說,自己就是出身苗栗農家,非常瞭解農民的辛苦。難道馬英九到農家或工人家住個幾天,就真的能瞭解這些人的生活和想法嗎?


她說,根據調查,十八年前,台灣人的「台灣認同」意識不到百分之五,但現在升高到百分之七十,這就是民主的意義。


對於蕭萬長去拜會前總統李登輝,被外界解讀可能要爭取支持一事,葉菊蘭說,「李前總統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很清楚台灣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選一個以主流民意、台灣主體性、強調台灣應建構正常化國家的總統候選人」。


被問到如果民進黨能勝選的話,最大的課題為何時,葉菊蘭說,「就是謝長廷所提出的和解共生主張,藍綠對決激烈,有必要和解,跨越黨派的利益,共同思考重要的問題,譬如,台灣是否加入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等」。她說,這些問題如果國人之間意見不一,也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不過,葉菊蘭也表示,在總統大選之前,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在國會要能拿到過半席次,這樣才能讓軍購案順利通過、讓政府組織順利改造,最後才是處理憲法的問題,譬如國家體制到底採總統制或內閣制等的問題。


葉菊蘭也將謝長廷的「共生」理念套在台日關係上。她說,中日八年抗戰,中日之間有許多恩怨情仇,台灣人以前接受仇日教育,就是那些國民黨的權貴之後所實施的政治。但她認為,台日之間有共生的價值,日本人在台灣實施現代化建設,因此今天台灣是日本最友好的國家,日本對於中國以飛彈瞄準台灣一事,不應默不吭聲,應該「Say No to China, Say Yes to Taiwan」。


7/7/2007 11:25:07 PM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舞壇台灣之光 許芳宜駐村巴瑞辛尼可夫中心











舞者許芳宜將啟程前往美國紐約「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創作。她是第一位受邀駐村的亞洲藝術家,三日與舞者共舞,展現特色。//中央社




舞壇台灣之光 許芳宜駐村巴瑞辛尼可夫中心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三日電)剛獲這一屆國家文藝獎的舞者許芳宜,即將啟程前往紐約「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創作。她是第一位受邀駐村的亞洲藝術家,今天特別邀請布拉瑞揚、李建常、江保樹、黃明正等人出席記者會,和這些台灣藝術家一起分享這個可貴的交流舞台。



五位舞者在記者會中還特別編了一支舞,展現每一個人的特色,許芳宜笑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密集練了這支舞,感謝媒體;尤其,昨天接獲得獎消息後,很多媒體來電採訪,但是自己正忙著排舞,心中很興奮,有當年登上紐約時報的感覺。

許芳宜獲選中央社舉辦的2006年台灣十大潛力人物,她是亞洲唯一受邀至「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計劃的藝術家。許芳宜解釋,去年獲得由亞洲文化協會頒發的「遠東藝術獎」,亞洲文化協會將她推薦給「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這個頗具分量的中心毫不猶豫的提出邀請,對許多藝術家來說,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為期八週的駐村活動中,許芳宜將與紐約人氣編舞家Azure Barton合作,編創新作,預計明年初將成果帶回台灣,呈現給自己的家鄉。


正因為許芳宜無私的與人分享資源,她邀請布拉瑞揚、李建常、江保樹、黃明正四位藝術家,一起參與新製作的計劃。她說,「不希望只有一個人獨受矚目,如果能與年輕藝術家分享,結合優秀藝術家的才華,結果將會比我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大得多;藝術的各種題材、媒材都會被激發出更好玩的結果。」


此外,七月十日至二十九日位於林肯中心的紐約市立劇院外牆將展出David Michalek的另類錄影作品「慢舞」,邀請世界各地的舞蹈大師展現「慢」妙舞姿,許芳宜也受邀參與此計劃,與其他世界級大師並駕齊驅。許芳宜除了駐村計劃外,行程也非常緊湊、豐富。



7/3/2007 8:41:36 PM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蒲神父遺願 敏道家園將完工

2007.7.20



蒲神父遺願 敏道家園將完工












蒲敏道神父遺願「敏道家園」即將於明年四月完工。(記者蔡民一攝)

 許多人捐款接續愛心


自由時報記者蔡民一/東石報導〕瑞士籍神父蒲敏道將半生歲月奉獻給台灣,逝世即將屆滿五週年,許多民眾捐款一步步打造蒲敏道「敏道家園」的遺願,感恩他對台灣的付出。


收容多重障礙者的聖心教養院,是蒲敏道神父於九十高齡時創立,民國二十年,蒲敏道到中國河北傳教,四十二年來台,七十九年創設收容多重障礙者的聖心教養院,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他以一百零一歲高齡逝世,一生中有四十九年的歲月奉獻給台灣,曾獲總統府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羅馬教廷「金十字勳章」,九十一年六月獲內政部頒贈「永久居留證」。


蒲敏道神父雖來不及親睹敏道家園設立,但其遺願在台灣獲許多民眾回響,敏道家園即將於明年四月完工。


 仍需八千七百餘萬元


聖心教養院院長劉振旺表示,敏道家園成立所需總經費約三億六千餘萬元,扣除政府可能補助的一億零九百萬元,所需經費約二億五千餘萬元,目前收到社會各界的善心捐款約一億六千餘萬元,不足金額尚有八千七百餘萬元。


 預計於明年四月完成


劉振旺說,敏道家園預計於明年四月完成,可收容二百位多重障礙者,每個月來自各地的善款約三百萬元,預計到九十九年至一百年時,可籌足敏道家園成人重殘養護中心的經費。


「我很高興能夠生活在台灣這塊美好的土地上,並且能在這裡安息」,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蒲敏道,用他半生歲月紀錄對台灣的愛。劉振旺表示,蒲敏道神父用愛來關懷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樣用愛來完成他的遺願,「敏道家園」成人重殘養護中心將帶著蒲敏道神父與台灣人民愛心繼續往前邁進。

闊別90年 泰雅紋面人瑞回家了

2007.7.22



闊別90年 泰雅紋面人瑞回家了


















紋面人瑞Yagi返回尖石後山老家,前民進黨立委巴燕.達魯也幫忙背走一程。(記者廖雪茹翻攝)
紋面人瑞林銀妹(右)與小曾孫一起分享午餐,讓周邊親友深感溫馨。(記者廖雪茹翻攝)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高齡一○四歲的新竹縣泰雅族紋面人瑞林銀妹,日前不畏蜿蜒山路的舟車之苦,從五峰鄉的梅后曼部落回到闊別九十年的老家尖石鄉後山馬美部落;老人家比手畫腳訴說童年的生活點滴,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泰雅族名字Bynai Wumou的林銀妹,是新竹縣最後一位有著完整紋面的族人。Yagi出生於尖石鄉秀巒村的下馬美,十四歲嫁到五峰鄉花園村梅后曼部落,之後就再也不曾回到老家。


Yagi因為年紀大了,不太能走路,語言能力也退化,再加上年輕人多聽不懂母語,幾乎只能比手畫腳與人溝通。她常說:「我老了,為什麼上帝還不來接我,祂是不是把我給遺忘了?」


Yagi曾兩度向晚輩提及她想回娘家看看,為了替老人家完成這樁心願,前立委巴燕.達魯夫婦和孫媳婦等人,日前駕車由竹東將Yagi載回馬美部落。


因為離家太久了,當地人都已不認識Yagi。孫媳婦等人挨家挨戶探問,終於找到她的姪兒,巴燕.達魯背著Yagi回到鐵皮竹屋。


一見到數十年不見的老家,Yagi笑了,並且還比了一個手勢說:「老房子沒有了(已改建)!」


孫媳婦們在竹屋前升火圍爐,還準備了Yagi愛吃的蕃薯和白飯,讓祖孫四代在老家共進午餐。


 滿足微笑 訴說童年生活點滴


雖然只是停留短短的五個小時,Yagi露出滿足的微笑,訴說童年的生活點滴;而能夠及時讓Yagi一償宿願|「回家」,晚輩們都替她感到欣慰。


Yagi十三歲時紋面。她說,當時日本政府禁止族人紋面,但她認為自己已成年,且會織布,還是忍受劇痛偷偷的請紋面師刺青。


Yagi生了八個孩子,但兒女很早就相繼過世,目前生活起居是由孫媳婦曾素蓮照顧;她認為生活坎坷,是因年輕時不懂事,開墾過程「動到」客家族群的伯公,不敬的動作導致被「詛咒」。


「紋面老人美其名被尊稱為『國寶』,政府卻沒有任何保護的作為,實在很諷刺!」巴燕.達魯說,他希望推動原住民老人安養院,讓孤苦貧困的族人,能夠有尊嚴的安享晚年。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花蓮阿嬤賣剝皮辣椒 獨力扶養十名兒孫

阿嬤賣剝皮辣椒 獨力扶養十名兒孫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一日電)花蓮一名五十八歲的梁姓阿嬤育有三子,長子因罹患舌癌於三年前病逝,次子也於去年底發現末期舌癌,老么患有重度憂鬱症住院治療,三個兒子共生下八名子女,但三人的妻子卻都已棄家行蹤不明。梁姓阿嬤叫賣剝皮辣椒維生,獨力扛起扶養十名兒孫的重擔。


梁姓阿嬤的長子因舌癌引發心肺衰竭,三年前病逝;次子也於去年底發現末期舌癌,還曾因厭世想跳樓,所幸被醫護人員攔下,目前住院治療,原本老阿嬤還有老么可以依靠,沒想到老么的越南籍妻子棄家後,老么竟罹患重度憂鬱症,須長期住院治療。


老阿嬤的三個兒子共生下八名子女,但三個媳婦卻相繼棄家行蹤不明,老阿嬤以叫賣剝皮辣椒的微薄收入,獨力扛起扶養十名兒孫的重擔,即使再困苦,老阿嬤仍是硬撐度過難關。


不過最近因大孫女升高中極需學費,老阿嬤已沒有多餘的錢讓孫女安心唸書,而大孫女也很孝順,不想增加家裡的負擔,堅持要半工半讀幫助阿嬤分攤重擔。


台灣世界展望會花蓮辦事處獲悉梁姓阿嬤的遭遇後,除協助提供醫療補助和生活補助外,還將八名小朋友都納入展望會的資助童提供助學金,並經常登門訪視鼓勵老阿嬤和小朋友,展望會並特地在花蓮星光大道活動中,協助老阿嬤設攤賣剝皮辣椒以增加收入。


7/21/2007 7:53:53 PM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組黨滄桑史

from:台灣228關懷總會



 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組黨滄桑史


◎蘇瑞鏘(國立彰化高中歷史教師、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幾天前看到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紀念蔣渭水的座談會上誇誇而談臺灣民眾黨,其實最沒資格談論臺灣民眾黨者正是國民黨的領導人。因為早在1927年,「外來」的日本「異族」政權已准允臺灣人民合法組成臺灣民眾黨,然戰後號稱來自「祖國」的國民黨政權卻長期阻撓臺灣人民籌組政黨,甚至連一般政治結社的申請也多方刁難。


例如,1959年,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郭國基(日治時期臺灣民眾黨黨員)在議會上曾針對「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未獲准成立一事,拿日本政權與國民黨政權做比較,他質詢省主席時指出:「日本人看臺灣人根本無人格,不是人類,尚且准許臺灣人成立五個政黨,為臺灣民眾黨,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自治聯盟臺灣議會請願同盟。還有許可其他的政黨。今天我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兄弟,應該要使自己能夠富強,為什麼要成立一個不是政黨,都受阻礙,主席,我們非常客氣,不敢提出要組織政黨,僅希望組織一個自治研究會,都不能許可。這樣怎能進步呢?」言下之意,國民黨政權看待臺灣人民似乎更「無人格」、更「不是人類」。


在人權譜系中,組織政黨的權利基本上是從屬於結社權的一部分。在戰後臺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4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的規定,結社權理應受到保障。然而,國民黨當局長期以來卻是利用「戒嚴法」、「國家總動員法」以及「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等法令,對人民的結社權進行嚴密的控制,對政治結社的控制則更加嚴密,籌組反對黨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於是,在戰後長達數十年的「黨禁」下,臺灣的政治名為政黨政治,實為一黨政治。


1960年,若干「本省」籍菁英(不少人當年是臺灣民眾黨黨員)與雷震等「外省」籍菁英想籌組中國民主黨,即遭國民黨政權無情地鎮壓。直到整整20年前,也就是臺灣民眾黨成立60年後、國民黨統治臺灣42年後的1987年,國民黨政權才在人民的壓力下解除了戒嚴,接著修正「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始准允臺灣人民「合法」成立戰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


    回顧這段臺灣組黨運動的滄桑史作為國民黨前主席的馬英九,在蔣渭水的紀念會上代表國民黨向臺灣人民道歉懺悔都來不及,怎好意思數落日本政權?怎還有顏面消費蔣渭水?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紐約時報談台灣外交孤立 夏立言感觸深

紐約時報談台灣外交孤立 夏立言感觸深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即將離開六年半駐節、前往南亞印度前夕,全球舉足輕重的「紐約時報」以「一位外交官的處境反映台灣被孤立」報導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困境,讓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夏立言內心百感交集,感觸良多。


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在紐約幾乎都設有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團,台灣卻是唯一不是會員國的國家,夏立言的離任,能引起紐約時報的關注,殊為不易。


紐時這篇文章原本二十三日刊出,但卻無故延遲一天,或許就像台灣的外交景況,總是存在無法解釋的理由。    


六月十五日,紐約時報邀約夏立言前往聯合國總部大門口拍攝照片,再往前推,六月一日,當夏立言與包括哥斯大黎加等台灣十餘個邦交國大使在紐約上州進行移地會議時,哥國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來了一個聖露西亞,走了哥斯大黎加,台灣的邦交國數字依舊維持二十四國。    


紐時在文章中引述哥斯大黎加駐聯合國常代鄔畢那談話,哥國政府的決定很務實,畢竟中國人口佔全球五分之一,這只是一個常識問題。但這種說法卻凸顯台灣目前所處的外交處境。  


結束六年半的紐約使節日子,夏立言是歷任者任期最久一位,六月二十八日返台宣誓後,他將於七月十一日前往南亞印度,擔任台灣駐印度代表。


夏立言曾說,紐約一職是他外交生涯最頂峰!事實上,紐約經文處長既是總領事又兼聯合國工作小組組長,某種程度就是台灣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一人身兼二職,壓力自是不輕。


這種壓力之一來自飯局太多,邀約餐敘變成夏立言日常接觸各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一百九十二個會員國,夏立言曾與一百二十餘國家代表有過接觸,遠超過台灣的二十四個邦交國。


吃不完的飯局,讓另一半、鄭麗園形容夏立言是「全世界最大的飯桶」。      


紐約時報說,夏立言在紐約的工作尤其艱難,他必須面對不但不承認他的國家,甚至走進各國常任代表團大樓也只能以客人身份進入。  


基於對方的要求,夏立言經常在飯店內與無邦交國見面,從不公開的飯店房間到公眾場合的咖啡廳,最後可以堂堂進入非邦交國代表的辦公室,外交成績有如聚沙成塔,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好比紐時以「影子大使」形容夏立言,儘管沒有頭銜,但私底下做的全是為了台灣參與聯合國。不過,這樣的做法,讓台灣的能見度在紐約大大提昇,就連紐約市長彭博、市議長柯魁英及前市長朱利安尼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大量的飯局、聚會,也不只是發生在對聯合國工作方面,為防止中國對紐約傳統僑社的影響力,凡是能參加的僑社活動,夏立言都會參加。    


支持中華民國的傳統僑團,在夏立言任內只有陳氏僑胞為主的「至孝篤親公所」升起五星旗,傳統僑社與台灣維持均衡;至於新僑方面,藍、綠僑團也都肯定夏立言的努力,彼此維持和諧穩定關係,未曾出現衝突局面。     


另一方面,外交部全球第一個合署辦公大樓,駐紐約經文處位於曼哈頓東四十二街的十六層辦公大樓,也獲得不少人肯定,更是夏立言津津樂道的事。    


這棟位於曼哈頓精華地段的大樓,三年前購價三千萬美元,花了兩千萬美元裝修,如今市價達上億美元,節省公帑,還替政府賺錢,並提高政府效能與形象。


當台灣外交積極倡導「往外走」時,這棟大樓卻發揮「走進來」成效,二軌會議曾在此舉辦,不少美國政府及議會單位曾在此舉辦酒會,台灣友邦及非邦交駐聯合國大使也多次造訪駐紐約辦公大樓。    

在離任前,這棟辦公大樓通過了紐約市政府的驗收,夏立言說,清清白白地交給新任處長廖港民,沒有任何遺憾。  


離開熟悉的北美政治生態(夏立言曾任職華府、加拿大),轉任南亞新興大國印度,完全不同的外交新戰場。


如何讓過去幾年已經熱絡起來的台、印關係,就像南亞熱太陽般,繼續升溫,無疑是擁有二十五年外交生涯資歷的夏立言另一項挑戰。


6/24/2007 9:35:09 PM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乙烯生合成發現者楊祥發辭世 總統明令褒揚

乙烯生合成發現者楊祥發辭世 總統明令褒揚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全國八日電)解開讓香蕉成熟、楓紅、花謝之謎,找出「乙烯生合成途徑」而享譽國際的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楊祥發二月因病辭世,總統陳水扁今天明令褒揚。


陳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楊祥發,資賦聰穎,才猷練達。早歲卒業國立臺灣大學,繼負笈留美,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專精植物生理學及生化學,尤以植物荷爾蒙乙烯生合成研究,獨步士林,譽滿寰宇,並廣泛應用於農作物,澤惠世人,成效卓著。


曾膺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獲頒國際植物生長素學會研究獎、以色列沃爾夫農學獎等殊榮,實至名歸,聲華益懋。返國出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副院長,擘劃藎籌,建樹良多。


復應聘行政院科技顧問,主持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穩固農業經濟基礎,遠矚高瞻,靖獻孔彰。綜其生平,盡瘁學術,利用厚生,碩望景行,允足垂範。茲聞溘逝,軫悼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5/8/2007 7:01:09 PM

2007年7月9日 星期一

女救人遭噬 義魂23年不滅

2007.5.29 自由時報



女救人遭噬 義魂23年不滅


















民國73年黃志惠英勇救人殉身後,隔年她的父親、時任樹林義消分隊分隊長決定化小愛為大愛,捐資在台北縣樹林文林國小中興建黃志惠紀念圖書館。當時的警消撰文感念黃志惠,如今黃家人仍細心保存,她的胞兄黃志平(右)不時到校追思心愛妹妹,消防局第五大隊大隊長柯光亮(左)也代表消防局前往追思。 (記者吳仁捷攝)
黃志惠紀念圖書館及黃志惠基金會,23年來嘉惠超過一千餘名優秀學子。(記者吳仁捷攝)

 父兄為她設基金會


〔記者吳仁捷、鄭淑婷/北縣報導〕女子救火葬身火窟,義消父兄成立基金會感念她!


19歲女子黃志惠民國73年間不畏烈火,衝入火場救助台北縣樹林保順診所院長薛保順家人,先在3樓救出5人,再重返4樓火場救人時,卻與薛家三女兒雙雙被烈火吞噬於4樓浴室。


時任樹林義消分隊長的黃冬波,為紀念時年19歲的愛女黃志惠英勇捨身,隔年爭取在愛女母校樹林市文林國小設立紀念圖書館,同時創設黃志惠教育基金會,23年來獎助1000餘位文林國小優秀學童,近年並擴及文林國小畢業就讀國中校友,藉由資助優秀學子感念愛女義行。


 才19歲 火場捨身


民國73年8月22日晚10時許,位處樹林鬧區的保順診所起火,19歲的黃志惠隨著父親腳步出門。來到火場時,黃志惠聽到3、4樓有人受困,二話不說衝上火場,隨即先引導出受困起火場3樓的薛家阿嬤、女兒及傭人共5人;黃志惠又得知4樓有1名小女孩受困,重返火場,未料火勢大作,黃志惠不幸葬身火窟。


 基金會延續大愛


負責救火的黃冬波得知女兒葬身火窟,與妻子黃林雪枝悲痛不已,但想到女兒受到他的影響,奉獻自己,父親不禁為女兒義行感到驕傲,思考為愛女做些什麼,最後想到以成立圖書館及基金會來紀念,讓女兒大愛在人間散播。


黃志惠的父親黃冬波在民國64年間因救火時吸入性嗆傷,飽受肺疾之苦20餘年,並於9年前往生,在他生前不因愛女喪生火場改變其志,反而鼓勵長子黃志平加入義消,一家兩代3人為救火而努力,在台北縣義消界傳為佳話。


 精神感召地方


台北縣救災救護第五大隊大隊長柯光亮說,因黃志惠救災付出年輕、寶貴生命,加上前樹林義消分隊長黃冬波的感召,樹林地區團體及仕紳踴躍捐助消防器材,讓樹林市民得以安居。


 




烈火奪親 義消父兄不改志


記者吳仁捷/專訪


談起已故樹林義消分隊長黃冬波,在樹林一帶義消界可謂無人不曉,不僅因他正值青春年華的愛女黃志惠捨己救人,他本身也因救災昏厥,長年苦於吸入性嗆傷後遺症,臨死前一刻仍為義消工作奮鬥,讓義消傳頌不已。


英勇捨身救人的黃志惠一家,在大家長黃冬波從民國54年加入義消後,便與救火結下不解之緣;黃冬波對痛失愛女雖感不捨,仍不改救火、救人的熱愛,愛子黃志平受到父親感召,加入義消超過15年,他甚至為兒子預約加入義消。


黃志平說,他很不捨父親、妹妹為救火而奉獻生命,他也曾想過不加入義消,讓母親黃林雪枝少為他操心,不過在父親支持下,母親對這項家族傳統並不排斥,只叮嚀他小心救火。


翻著泛黃照片,黃林雪枝細數丈夫黃冬波生前曾參與民國79年間,當時樹林發生官成瓦斯分裝場爆炸,造成嚴重死傷,擔任義消分隊長的黃冬波奮勇率弟兄救火等救災事蹟,並在85年獲得監察院表揚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獲頒義行獎章,她長期默默支持心愛丈夫與子女為義消付出,也因她的無私,讓許多民眾的生命、財產獲得保障。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農村詩人吳晟 造林3000棵 以母為名 「純園」免費開放

http://www.ttv.com.tw/096/06/0960628/09606280007201L.htm



2007/06/28



「下班之後,便是黃昏了,偶爾也望一望絢麗的晚霞」,國中的國文課本中,「負荷」這一首鄉土詩,讓許多學生朗朗上口,作者吳勝雄,筆名吳晟,也被稱為永遠的農村詩人,吳勝雄不僅做鄉土詩,來發揚鄉土文化,也因為愛樹成痴,決定在他的家鄉彰化縣溪洲鄉,親手造林3000棵。




風聲、水聲和鳥聲,因為詩句的組合,大自然的農村景色,彷彿呈現在眼前,能隨興念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鄉土詩,就是他,永遠的農村詩人吳勝雄。


在占地兩公頃的大片樹林裡除草,是吳勝雄每天喜歡做的運動,徒步走進森林,享受樹木帶來的清涼。


然而近年來,地球暖化問題嚴重,吳勝雄在5年前,決定做個行動者,在家鄉的土地上,親手種下3000棵的樹木。


就像是看著成長中的孩子,摸著長大的樟樹,吳勝雄覺得好驕傲,取名叫做「純園」,是為了紀念同樣喜愛樹林的母親,而吳勝雄行動造林的動作,也感動了鄉親,一起參與平地造林的活動。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60多歲的吳勝雄,不僅用詩來展現愛家鄉、愛土地的情懷,更用他的文學森林,邀請大家來親身感受。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CBT劉力學用「ㄆㄨㄣ」栽植有機蔬菜出書談心得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全國十七日電)「蟲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蟲」,用ㄆㄨㄣ (廚餘)製作有機肥料、栽植有機蔬菜三年多的劉力學說出栽植有機蔬菜的心得。來台四十年的加拿大籍劉力學(PIERRE H. LOISEL)將心得寫成「有機心生活」,希望民眾一同來栽種健康取向的有機蔬菜!

在咖啡田文化為劉力學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中,劉力學表示,目前台灣平均每天生產一萬噸的廚餘,這些廚餘可以產生六千公噸的堆肥和兩千公噸的液體肥,可惜的是,過去這些廚餘不是丟到大海裡,就是在焚化爐裡燒掉,不但污染美麗的台灣,也浪費了可貴的資源。 繼台北市後,台北縣等十縣市也從今年元旦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劉力學預估,二0一0年台灣廚餘回收將全部落實,再加上相關設施的興建,到了二0二0年,台灣將會有大約十萬甲地專門用來做有機栽培。


劉力學說,十萬甲地的有機土地,將可產最少一百億斤的蔬菜,而其中將有百分之八十外銷到日本,可望為台灣帶來新台幣三千五百到四千億元的收入,全部都是「MADE IN TAIWAN」,而去年台灣高科技的產值不過四千億。


由於目前市面不少商家標榜販賣「有機」食物,許多民眾不免質疑它的真實性。營養師謝宜芳表示,推展有機食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愛台灣這塊土地,民眾的懷疑就是當今台灣最缺乏「互信」的最好例證。她說,部分台灣人真的不如劉力學那麼愛台灣。


此外,有機蔬菜比一般蔬菜昂貴,也是推廣不易的原因之一。環保產品廠商肯夢公司的朱平提出了「有責任的消費行為」的另類思考角度,他說,買了折扣產品等於人也打了折扣,而多花一點錢買機蔬菜,就是在幫劉力學圓一個夢想,愛台灣的夢想。


一般小朋友都不愛吃青菜,今天新書發表會請來許多小朋友,他們津津有味的吃著劉力學的有機蔬菜,為有機蔬菜做了最好的見證。



1/17/2005 7:15:3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