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身為台灣人◎轉載

轉載 媒抗 Blog 布萊克萊恩 身為台灣人



一出生,就注定是個台灣人。當個台灣人,有好處,也有壞處。先講壞處好了:





  • 一出生,就注定得面對海峽對面一群精神分裂、種族自卑、以及人格異常的中國人,從小在他們的殘暴威脅恐嚇下長大,一直到現在。這種滋味,確實不好受。這種命運,確實頗坎坷。這也難怪,國民黨跟泛統集團一堆權貴、包含蔣經國馬英九宋楚瑜李濤在內,都競相將他們的小孩與家人都送到國外,因為儘管他們教我們要「反攻大陸」、要「神聖復國」,他們卻比誰都怕得要死。




  • 一出生,就注定得面對台灣島內一群精神分裂、種族自卑、以及人格異常的中國人,從小在他們的殘暴威脅恐嚇下長大,一直到現在。這種滋味,也一樣不好受。這群人像蝗蟲一樣,掠奪搶光中國的資產之後被那邊的中國人趕出來,現在在台灣仍然像蝗蟲般大肆掠奪與吞食台灣的一切資源。




  • 一出生,就得面對受到劣質中國文化影響的台灣社會現象:缺乏創造力、想像力,八股科舉遺毒、特權橫行、走後門、種族歧視、階級歧視、文人相輕。




  • 一出生,台灣的國際地位就已經飄搖不定。當我們上網時、當我們面對一些國外無知的外國人時,我們得費盡心力解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我們得面對包含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士因為利欲薰心圖謀中國利益而編織出來的一個超級大謊言: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我們知道,他們當然也知道,那是謊話。







許多台灣人,包含我們在內,從小被這兩群中國人威脅恐嚇、殘暴以對,一直到現在。這當然是身為台灣人的痛苦來源。



那麼,身為一個台灣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其實也很多:





  • 不用當個中國人:因為海峽相隔與美國的國家利益,台灣被隔離於中國之外。這使得台灣人醞化出與中國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文化與人格特質。我們不會隨地吐痰,我們不會上廁所不關門、我們的廁所都有門、我們知道什麼叫做水龍頭、我們知道什麼叫做中國式的精神分裂、我們不必每天用「中國一定強」來麻痺自己的種族自卑、我們也不會因為發射個火箭到大氣層就洋洋自得,因為美國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讓他的太空船通過水星。我們也不會像中國人一樣,每天擺出個土匪樣,在世上各國到處讓人討厭與憎惡。拿台灣護照到國外時,受到的待遇遠遠優於中國人數百倍,因為那些國家怕中國人去偷渡、跳船、或去幹壞事。



    最後,台灣人所享受到的民主生活與文化特質,依照目前中國人的水準來看,至少得等 100 年才能達得到。「統一」?神經病才會想到這兩個字、或把這兩個字說出口而不覺得丟臉至極。




  • 不用當韓國人、日本人、菲律賓人、。。。:韓國人喜歡吃泡菜、天天都泡菜、運動比賽喜歡搞鬼。日本人整天鞠躬,腰部早晚會損壞。菲律賓人整天忙著躲炸彈、躲政變、躲游擊隊,命運更坎坷。。。。




  • 不用當新加坡人:新加坡雖然國民平均教育水準頗高、平均收入也高,但他們就像一群被土匪養大的乖孩子,認為土匪教的都是對的。不准吃口香糖,李光耀跟他兒子告訴他們什麼,他們不敢反抗。這種奇葩式的怪異民主,是中國人想要學習的,台灣人當然不想要。




  • 不用當法國人、德國人:這兩個國家的語言文化太過複雜,一個動詞有 N 種變化,光是從小背單字、學文法就會抓狂。




  • 不用當美國人:包含國民黨的達官顯要在內,台灣有很多人都移民美國,或把他們的家人與小孩送到美國去。美國土地很大,平均收入高,似乎是個不錯的夢幻國土。可是,去當美國人也有缺點。首先,美國沒有夜市,半夜想去吃個宵夜,只有開車去高速公路旁邊的速食店一途。然後,你跟你小孩對話時,你說華語或台語,他用英文回答。再來,當你從小就習慣以華語或台語成長數十年之後,如果你移民去當美國人,除非你適應能力特別強,否則下半輩子大部分時間使用的會是英語,你的腦袋會開始產生錯亂與迷惑。然後,當你想要晉升職位時,有時候,因為你的皮膚不是白的,所以你升不上去。



    當你老的時候,你的小孩會把你送到養老院,旁邊一起坐搖椅的不是白人、紅人、就是黑人,連想說個台語都沒辦法。最後,當你死的時候,葬在美國墓地,半夜當鬼爬起來想聊天,唉,還是得說英語,因為左邊的鬼跟右邊的鬼都不說台語。這時候,你想悔不當初,已經太晚,因為鬼沒有辦法過海,你也無法回台灣安息。







身為台灣人,有好處也有壞處,有優點也有缺點,有悲哀,也有喜樂。身為台灣人,在這樣的年代,也一直在面臨許多的困境與折磨。不過,我想到幾天前我的孩子問我一題國中數學題目。他說那個題目好難,把他搞得非常七暈八素、非常痛苦。我是這麼告訴他的:



題目越難,代表挑戰越大。越簡單的題目,通常只要套一下公式就可以算出來,未必能夠學到什麼東西。但越難的題目,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想、平心靜氣去思考如何解決,一定會想出解決的方法。那時候,你經歷這個過程所學到的、以及解決問題之後的成就感與心境的提升,絕對值得你去挑戰與爭取。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環保阿嬤黃王時 把淨灘當運動

2008.1.27



環保阿嬤黃王時 把淨灘當運動












枋寮鄉中寮村八十六歲環保阿嬤黃王時,一有空就到枋寮海邊撿拾碎玻璃,以免遊客割傷腳。 (記者郭芳綺攝)

〔記者郭芳綺/枋寮報導〕枋寮鄉中寮村有一名「超級環保阿嬤」黃王時,平日種菜農忙之餘,她就在枋寮沙灘散步運動,一邊撿拾碎玻璃,以免割傷遊客,一方面蒐集保特瓶做環保,還給沙灘乾淨風貌。


「環保阿嬤」黃王時今年高齡八十六歲、家住中寮村,平時靠著在海邊種菜為生,數十年來累積情感,使她成了一名枋寮海岸的守護者。


黃王時說,枋寮鄉海岸線漫長優美,早年是商船頻繁往來的運港之一,又因緊鄰枋寮漁港,加上海岸從原本砂質逐漸轉變為鵝卵石沙灘,近年吸引遊客湧入玩水、撿石頭。


每到颱風季節或下雨過後,鵝卵石灘遺留漂流木、垃圾、碎玻璃、保特瓶,沙灘變得又髒又亂,她一有空閒就在沙灘撿拾垃圾及碎玻璃,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穿梭海邊的身影,以身體力行關懷社區,黃王時說,做環保兼做運動。


白天除了當沙灘守護者,黃王時也不與社會脫節,利用晚上時間在僑德國小上課,並擔任終身學習的班長,成為社區「活到老、學到老」典範。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行政院文化獎揭曉 廖瓊枝 郭雪湖獲獎

2008.1.23



行政院文化獎揭曉 廖瓊枝 郭雪湖獲獎












郭雪湖子女郭珠美(左起)、郭松年、郭禎祥、郭惠美共同出席行政院文化獎記者會。(記者沈昭良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第二十七屆文化獎得主昨天揭曉,分別由台灣歌仔戲薪傳大師廖瓊枝,以及百歲前輩畫家郭雪湖獲得。由於郭雪湖長年旅居美國,家人顧慮長途飛行勞累,因此由四位兒女回台代表出席昨天的宣布記者會,而廖瓊枝女士則帶著學生一起出席,還現場清唱一段〈遊西湖〉。


行政院文化獎是由政府主辦的代表國家最高榮譽的文化獎項,屬於終身成就獎,每年辦理一次,以表彰對文化及藝術維護及發揚具有特殊貢獻的人士。評選過程經嚴格初審及複審,最後再由超過四分之三的評議委員投贊成票才能產生。過去二十七年來,共選出五十九位文化獎得主,去年是音樂類、現年六十八歲的馬水龍;前年則是現年九十歲的膠彩畫家林之助與八十六歲的音樂家郭芝苑得獎。


今年頒獎典禮明日將於台北101國際宴會廳舉行,隨後還有一系列文化獎活動陸續於一整年中進行,包括將於7、8月間進行的「文化獎得主郭雪湖先生與廖瓊枝女士成就專題論壇」。


此外,文建會也邀請紀錄片導演傅季中為兩位得主拍攝紀錄片,預計半年後完成播出,並將參加國內外紀錄片影展。傅季中表示,他將以兩位得獎者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為主軸,也將於片中帶進地方色彩。


另外,原定於去年登場的郭雪湖百歲回顧展,由於籌備費時,延到今年才展出,不過,在郭雪湖長女的策畫下,目前已有「郭雪湖百歲藝術世家五人展」,包括郭雪湖本人的作品,以及其妻林阿琴,子女郭禎祥、郭香美、郭松年一門五位畫家,在東之畫廊聯合展出至2月3日。


隨後,2月1日至3月16日,有「時代的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將在歷史博物館展出;國立台灣美術館訂於4月12日至7月20日,接棒推出「文化傳承.時代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10月起移師創價學會彰化秀水藝文中心展出。郭禎祥表示,9月起她還要帶著學生們深入鄉間,以互動方式教小朋友們欣賞父親的畫作,進行藝術教育的推廣。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你不知道的謝志偉

你不知道的謝志偉

■ 杜淑真


連日來看到台灣的媒體報導,民進黨的某些政客真的是被敗選震得頭殼壞掉,竟跟著某些別有居心的媒體打擊「勝偉榮」起來。且先不談教育部長杜正勝、主秘莊國榮,筆者住在德國三十年,今生有幸,第一次看到台灣代表在德國為國爭光!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


謝志偉出任台灣駐德代表兩年期間,筆者看到他接受報紙訪問、上電視,次數多到數不清,不但大大提昇台灣的能見度,也創下我國駐德代表的紀錄。「把他調回台灣,是德國的損失。」這句話,可是德國外交部次長破例參加台灣代表返國述職酒會時的感性贈言,令很多與會的台灣人感動落淚。


德國外交部次長為什麼這麼說?且套用一位德國記者在謝代表返國前的演講會上對筆者所說的話:「我在柏林當外交記者十數年,這位謝教授,語言才華堪稱東南亞人第一名!魅力風靡柏林外交界,為刻板單調的柏林外交圈帶來一陣旋風。」


想起在德國中部達姆斯大城的國家劇院,謝志偉為「台灣文化日」的公演所作的演說,風靡很多德國的政經顯要以及文化藝術人,酒會時市長一改平日應酬稍留片刻即走人的作風,與謝志偉長談甚歡,久久才散。國家劇院的人對筆者說,台灣藝術家的演出一流,謝代表的演說則是「畫龍點睛」!


謝志偉在德國為台灣打拚,被他感動的僑胞不分藍綠,我國外交部駐當地的官員就向筆者感嘆說:「我在外交部多年,沒見過像這樣的長官!勤勞、沒有官架子,全國各地大場小場他都跑,累到大病了一場,才見他休息! 」


謝志偉在柏林耕耘播下去的種子,在德國的我們已經看到了,但是在台灣的你們,有看到嗎?是不是媒體報導得很少?有些見不得台灣好的媒體,談起謝志偉咬牙切齒,恨不得置之於死地,他們可曾給謝志偉公平的評價?


其實,光看「上杜下謝又連莊」七個字,就可以看出那種玩弄文字遊戲、小鼻子小眼睛的小人嘴臉。


可歎的是,學有專精、戮力正義的「勝偉榮」,竟也被一些執政黨人討伐、踐踏。寫到這裏,我又落淚了,不是因為像在柏林時的感動,是不忍,是嘸甘。台灣人,你是頭殼歹去也不是?


(作者為旅德台僑,現任僑務顧問)


自由時報 2008012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0/today-o3.htm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為原住民正名奮鬥 麗依京.尤瑪 列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委

2008.1.10



麗依京.尤瑪 列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委












為原住民正名運動奮鬥近二十年的社會運動者麗依京.尤瑪,名列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委名單。

(記者張舜翔攝)

 為原民正名運動奮鬥近20年


〔記者張舜翔/五峰報導〕為原住民正名運動奮鬥近二十年的社會運動者麗依京.尤瑪,名列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委名單。她回到部落近十年,認為原住民部落永續經營和知識啟蒙,才是延續原住民運動的新路線。


麗依京曾是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唯一的女性幹部,從一九八○年代開始,不斷參與各項社會運動,當時的原住民正名運動中有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等三項訴求。一九九八年,她回到老家五峰鄉,創立民都有雕刻班,召集了三十多名部落村民一同創作。


麗依京說,過去參與原運時,是以都市的角度思考部落的問題,正名權將「番」、「山地人」改為「原住民」;土地權則要求國民黨統治時不當取得原住民土地歸還原主;自治權則要求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應為國與國關係,還給原住民部落自治權。這些都與公民權利有關。


然而,她回到部落後,在五峰鄉住了近十年,從事農業、雕刻活動,住在部落看待都市,發覺原住民在經濟弱勢下,生活風險感高,因此容易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遺忘了大問題,雖然獲得一些甜頭,卻任意讓財團與地方政府掛勾,收編原住民土地與文化。表面上看來原住民的政治能見度提高,但利益其實永遠被犧牲。


麗依京認為,要讓原住民們了解這個問題,需要政治菁英的知識啟蒙,把小聰明改為大智慧。新的原民問題出現,並且需要解決,是她決定投入政治活動的重要因素。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資深媒體人邱國禎 榮獲王康陸博士人權獎

資深媒體人邱國禎 榮獲王康陸博士人權獎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二十六日電)全美台灣人權協會經全體理事投票通過,公布2007年台灣人權獎得主,資深媒體人邱國禎榮獲「王康陸博士人權獎」。



筆名「馬非白」的邱國禎,1947年出生於台南市,從事新聞工作之前曾開設心影出版社,進入新聞界後,歷任民眾日報記者、專欄記者、新聞研究員、巡迴特派員、資訊組主任、採訪組主任、民眾電子報召集人、民眾日報社史館館長、編輯部總分稿、言論部主筆等;並曾在民眾日報留職停薪,擔任環球日報、中國晨晚報副總編輯及主筆。

民眾日報於1999年十月易手給「全球統一集團」,邱國禎因不認同經營理念,在人事異動前即主動離職。


邱國禎在民眾日報任職的前半段期間,正值台灣實施戒嚴、報禁的限制言論自由時期,當時的邱國禎主跑政治、政黨新聞,對於黨外新聞的報導特別用心,在報社的編輯政策支持下,完全無畏情治單位的壓力,堅持新聞專業及民主自由理念,對於黨外對抗威權統治的行動詳盡報導,表現了當年新聞圈少見勇敢精神與衝勁。


在解嚴後,邱國禎仍然不畏艱辛創辦雜誌「南方快報」,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新聞評論網站,全美台灣人權協會讚揚他從過去到現在,不畏艱辛的努力打拚與對民主、人權的堅持,使人敬佩與感動,也值得嘉許,他的一言一行,全為台灣人權打拚而無私的奉獻,值得所有台灣人尊敬。



11/26/2007 9:35:08 AM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明石vs.兩蔣

2007.12.25



明石vs.兩蔣

■ 劉明哲



蔣方智怡要將蔣氏父子遷葬浙江奉化的一席言論,掀起了一陣漣漪,就老兵們來說,精神上頓失依靠,有被遺棄之感;對平民百姓來說,無非落實了蔣家對台灣的無情無義,吃乾抹淨一走了之。


這讓我想起了母親常說:日本人的忠與義。她說,日本人在台灣雖是佔領者,然而當政者卻能夠把這裡當作永遠的家,就像乃木將軍的母親在乃木要赴台灣就任台灣總督時,對乃木說:「你這次奉命履新,不可用『腰掛』(意指臨時、短暫的打算)的想法去赴任,我們家族一同去,若亡故則可埋骨在台灣、化作台灣土。」當時乃木母親已高齡六十九歲,赴任二個月後,乃木母親得病而亡,乃木也依母親遺言埋骨台北三板橋 (今林森公園)。


另一則是: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他在一年四個月的總督任內,擘劃日月潭水力發電、建設嘉南大圳及完成海山線鐵路,對台灣貢獻良多。出差返日,因病在日本福岡去世,他遺言卻是下葬台灣,以示他對台灣的情感。( 死後葬於台北三板橋,後因原址改建成今林森公園,遂移葬在三芝鄉福音山墓園)。


綜觀這二個事例與蔣氏父子相較,實有天壤之別!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