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義籍老修女 奉獻原鄉50年











新竹縣尖石鄉方濟托兒所創辦人趙秀蓉修女,將寶貴的青春奉獻給台灣原住民。(自由時報記者彭日鏡攝)


義籍老修女 奉獻原鄉50年



〔自由時報記者彭日鏡/尖石報導〕新竹縣尖石鄉方濟托兒所創辦人義籍修女趙秀蓉,為山地鄉原住民奉獻無數,50餘年如一日,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她始終歡喜做、甘願受。



75歲的趙秀蓉修女,來自義大利南部小村莊,18歲洗禮後,就發願要到偏遠落後地區代替「天主」把愛奉獻給當地的居民,21歲時被教會派到台灣,民國45年轉赴新竹縣尖石鄉服務。

趙修女說,當時跟她一起到尖石的修女還有3人,她們搭車到橫山鄉後,即靠步行到內灣,住宿1晚隔天再走路深入山地鄉。


她說,落腳那羅天主堂後,看到當地原住民的生活十分貧困,父母親為了3餐的溫飽,一大清早即上山工作,直至天黑始回到家,家中幼兒根本沒有人照顧,才於民國50年間成立托兒所代為照料,並施以簡單的學前教育。


儘管經費上有困難,甚至許多家長繳不起學費,她也「照單全收」,午餐費、書籍、學用品等費用由教會代繳。以今年為例,學童人數多達70餘名,在山地鄉中算是一所極為完善的托兒所。趙修女說,困擾多年的托兒所用地及合法立案問題,在縣府協助下,3年多前終於獲得圓滿解決,往昔所經歷過的辛酸和艱苦,總算沒有白費。



1/26/2007 11:21:14 AM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我不是中國人!」 (轉載)

轉載自 DHomme



「我不是中國人!」
 (其他)



日前去峇里島玩,導遊是當地華僑。

她說,因為她家在新加坡對岸,收看得到新加坡的電視節目,所以她會說華語。

當時是在等待泛舟,大家也不是很注意她說什麼,大概是有人沒聽清楚還是怎樣,同團的某位大姊,大聲地說:「愛娜(導遊名)就說了呀,她是中國人當然會講國語呀!」

誰料到我們導遊立刻大聲反駁:「我不是中國人!我阿公才是!我是印尼人!

在行程最後兩天,她還發給每人一張影印的印尼地圖,跟我們介紹每個大島的特色。也說峇里島雖然很賺錢,但是中央政府實際拿到的錢卻很少,因為官吏層層貪污。她也說她小時候的教育很糟糕,所以她什麼都學不好。為什麼很糟糕?其中之一是教師會蹺班,所以後來政府就下令教師要穿制服,這樣就知道街上誰是蹺班的老師。

雖然她對印尼政府的貪污頗多微詞,但看得出來她依然以身為印尼人為榮。

反倒是這位大姊,某天在船上晚餐時,主持人問有沒有台灣人?大家都舉手了。當主持人又問,有沒有中國人,這位大姊開心地舉手,也只有她舉手。旁邊另一團台灣團,一位似乎是領隊的妹妹,卻是叫團員們「不要舉手!不要舉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25/today-o3.htm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舊金山球場台味濃 建仔球迷捧場熱











被美國媒體封為「台灣閃電」的洋基隊投手王建民,二十三日 (當地時間)先發出戰舊金山巨人隊,十幾位台灣留學生舉著國旗為王建民加油//中央社


舊金山球場台味濃 建仔球迷捧場熱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二十三日專電)美國職棒大聯盟舊金山巨人隊的主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球場今天很台味,雖然洋基隊來自台灣的投手王建民六月的五連勝沒有拿到手,但是建仔到舊金山打球機會難得。台灣球迷散佈巨人隊的球場,帶著標語和國旗一同助陣,替建仔加油打氣。




舊金山的熱情球迷自己製作各種海報,不論賽前賽後,都有建仔球迷等著近距離看到王建民風采。球迷二十三日(當地時間)在巨人隊球場觀眾席留影//中央社



「贏了最好,沒贏也沒關係。」秦姓球迷和十幾位台灣同學一起買票到球場看球,帶了國旗就是為了幫王建民打氣。



開場前半個鐘頭王建民和隊友上場暖身,球迷一路呼喊「王建民、王建民」,但是建仔非常專心沒有回應,後來球迷喊聲太大了,建仔終於回頭招了一下手,讓球迷滿心歡喜。

面對球迷的關心和捧場,雖然沒有讓洋基隊贏球,建仔懷抱感謝心,在賽後的記者會也說「球迷都是來幫我加油的,不會有壓力。」


一位球迷說,很開心看到建仔,他們平均每個人都花了一百多美元買到有座位的球票。有球迷很興奮地說,「不是來看球賽,是來看王建民的。」


由於網路開賣的票早已售光,有學生球迷買站票,在右外野的看台上幫王建民加油,這位球迷表示,「沒關係,我年輕可以站到底。」


今天不僅全場滿座,主辦單位巨人隊球場還加賣兩千張站票。


另有幾位球迷是剛好從台灣到舊金山出差的工程師,他們表示,「機會難得一定要親自進場體會王建民經驗。」


替王建民在舊金山的球場加油,也沒有分什麼外國、本國人,不管是用英文或用中文,全家出動或者年輕學子聲音一樣大。


有一群王建民的球迷在加油時,被一巨人隊的支持者站起來嗆聲,不過球迷說,沒關係,到主場幫客隊加油,小心一點就好了。王建民接受記者訪問時說,他在這個球場打球感受不到風,任何球場對他來說都一樣。


散場了,建仔的球迷依舊等在球場外,有球迷說:「可惜沒贏,但是球賽很精采。」也有人說,「不管怎樣都支持王建民。」


建仔到舊金山球場,是他的第一次,球迷等到了他,也是第一次。今天的舊金山球場不管是台灣的球迷人數,場外場內的國旗或王建民四十號標語,都破了紀錄。



6/24/2007 2:02:57 PM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之光--馬偕博士◆轉載

轉載自 這裡是一個超優質台灣意識的部落格





 


馬偕博士以聖經為主要的課本,講授有關聖經的地理、歷史,尤其特別注重聖經中所提到幾個國家的歷史,如埃及、波斯、羅馬、希臘、巴比倫等;他也不忽略科學,傾囊相授西方學校所注重的重要學科,……




 


喬治·萊斯里·馬偕 (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 - 1901年6月2日),將生命奉獻給福爾摩沙(台灣)的牧師。中文名叫偕叡理,台灣人一般稱「馬偕博士」。父親是蘇格蘭佃農,逃到加拿大後於安大略省生下馬偕。1870年畢業於英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部返回加拿大,同年底又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科深造。



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淡水傳教、醫療和教育上的影響,不僅改變了淡水的文化風貌,也成了淡水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十歲是馬偕一生的轉折點,著名的宣教師賓威廉,那年返回英國休假述職,當時做小聽眾的馬偕深受感動,決定一生也要做個宣教士,向中國傳福音。 馬偕在小學畢業後,進入師範學校就讀,十四歲開始擔任小學教師,長達五六年之久。1866年,21歲入多倫多大學及諾大神學院就讀,後轉入普林斯頓神學院就讀。



1870年畢業以後,為充實自己佈道工作的能力,他搭船至英愛丁堡拜訪偉大的佈道英雄Alexander Duff博士(他在印度宣教極為成功),又精研佛教與婆羅門教,入愛丁堡大學研究科深造,1871年結業,他的海外宣教申請終於獲得批准,教會選定中國為其宣教區,時年27歲。



  1871年10月他啟程前往台灣,船行至香港時,他問了自己三個問題:「我將永遠不回祖國嗎?」、「我的生命經得起這樣可怕的考驗嗎?」、「難道這個決定是一種錯誤嗎?」。他幾乎要打消前往中國傳教的意念,但沒多久神的話臨到他, 也堅固了他的信心。馬偕在其自述中說:「這好像有無形的繩,引我到這『美麗之島』去。」



1872年馬偕抵淡水後,即以其所租之陋室(今馬偕街24號後方),為人派藥治病。同年六月展開正式之診療,隨即陸續有開刀、拔牙之醫療和病床之設施。由於西醫特有之療效與馬偕為人之熱忱,求診者與日俱增,遂在翌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滬尾醫館」,此後兩年間診治者已逾一千五百人。  



  當年馬偕另邀淡水海關所聘外僑之港醫師Dr. L. E.Ringer等五人到診所協助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加拿大差會當局也曾派華雅各醫生(Dr.J. B.Fraser)前來淡水主持醫務,唯不到兩年即因喪妻而返國。



  一八七八年馬偕與林格醫師聯手解剖一葡萄牙水手屍體,發現人體內肺蛭蟲之寄生,此為全球首次病例,本診所亦因此名噪一時。 當年醫師之經費悉為外商洋行所捐獻,本地官紳或亦略有資助。1879年,馬偕獲美國一位同姓馬偕之船長的遺孀為紀念其亡夫而捐款二千五百美元,以資助新醫館之籌建經費。遂於今址建新醫館,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伉儷義舉。



  1884年中法戰爭烽火漫及淡水,偕醫館毅然負起救護之工作。搶救清軍無數,一時傳為佳話。此後偕醫館聲名遠播,醫務蒸蒸日上,到1894年,每年受診者己逾一萬人次,1901年因為馬偕博士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方面宋雅各醫師(Dr. J. Y. Ferguson)來台,重開偕醫館。不久,鑑於淡水港日趨沒落,且為因應時代而將醫院規模加大,以紀念台灣醫療先驅馬偕博士。



  1912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成功身退。此後,醫館院舍八十年間先後曾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1992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馬偕醫館之建築為馬偕博士所設計,雖外貌樸實,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古蹟,見證了馬偕和先人佳美腳蹤,也令人發思古幽情。



  馬偕博士的貢獻如上所述,我們可知他是為大愛人士,有堅定的毅力及愛人的心,馬偕博士曾誓言 「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地方,被你差用,願上帝幫助我。」,馬階醫院也為了紀念馬階博士,以「基督救世之精神,醫治病患之肉體、精神及靈魂」為宗旨而設立。 他那「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精神,積極奉獻服務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1900年五月,馬偕最後一次巡視蘭陽平原諸教會,回淡水不久,既因喉癌而聲音全部沙啞。九月牛津學堂開課時,他已無法授課。十月時曾前往香港治療,他已知藥石罔效。翌年一月回淡水,最後喉嚨開始糜爛,吞食之物由喉部流出,肉體受盡煎熬。六月二日下午四時病逝於砲台埔寓所,享年五十八。家人及教會遵其遺囑安葬於淡江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而非外國人公墓(西仔墓,有一牆之隔),葬禮在六月四日。


  他在台灣傳教共三十個年頭,設立教會六十餘所,施洗信徒達三千人。東奔西走、跋涉山河於客、漳、泉、平埔、高山間,蹤跡遍及苗栗以北,東達花蓮、台東。終其一生認同台灣,以淡水人自居,他心在台灣、愛在台灣、血流在台灣、留根在台灣,和四百年來一直將台灣作寄腳處,不認同這塊鄉土的一連串外來政權,形成強烈對比。馬偕臨終前幾年,曾以下面的詩詞,表達他對美麗島的無限摯愛:




 


<h4>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

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的生趣在於此;

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

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

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

—我好喜歡在此遠眺。

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

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

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


找到我的歸宿……
</h4>

 


馬偕博士生平大事紀  


一八四四 出生


一八七一年 離開家鄉抵達打狗(高雄)


一八七二年 抵達淡水展開佈道


一八七三年 北臺灣第一所教會成立於淡水;北台灣第一所教堂成立於五股


一八七四年 八里坌教會成立


一八七八年 娶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


一八八零年 馬偕第一次例假回國述職


一八八一年 滬尾偕醫館落成


一八八二年 牛津學堂竣工開學


一八八四年 中法戰爭


一八九二年 吳威廉牧師夫婦抵淡水


一八九三年 馬偕和家人二度回國述職


一八九五年 馬偕在加拿大完成他的著作《台灣遙寄》( From Far Formosa)


一九零零年 馬偕病逝,葬於淡江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享年五十八歲。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李筱峰專欄> 長老教會˙國民黨˙台灣

2007.8.12



<李筱峰專欄> 長老教會˙國民黨˙台灣

在台灣近現代史上有兩個影響台灣很深的團體,他們原先都是外來的,一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另一個叫做中國國民黨。


長老教會在台灣已有一百四十二年的歷史,比國民黨早八十年進入台灣。初抵台灣的長老教會的外國牧師們,受到本地人的排斥,被丟石頭、潑大便,備受侮辱;初抵台灣的國民黨則受到熱烈歡迎。


但是備受排斥、侮辱的長老教會牧師們,卻無怨無悔,奉獻服務,並開始本土化。他們不僅設醫院、蓋學校,引進近代西式醫療與新式教育,並且弘揚台灣本土語文,整理台灣歷史。台灣的第一所西醫醫院、第一所女子學校、第一所中學、第一所盲人學校、第一台西式印刷機、第一份報紙、第一本以羅馬拼音的漢文教科書…,都是由長老教會的傳教師引進或促成(詳見拙著《台灣史一百件大事》)。馬雅各、巴克禮、馬偕,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福佬話),足以讓馬英九汗顏。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開創者蘭大衛的夫人,更有割下自己皮膚移植給台灣病患的「切膚之愛」的感人故事;親手替台灣人拔過兩萬一千多顆牙齒的馬偕,死後遺言葬在台灣,誠如其遺詩所言:「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


原本外來的長老教會,經過本土化,成為立足台灣的宗教。一九五一年南北兩系統正式合併,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反觀原本受到歡迎的國民黨政權進入台灣後,卻以征服者之姿大肆掠奪、壟斷與高壓,造成二二八大屠殺,以及長期白色恐怖。不僅一黨專政、國庫通黨庫,對台灣本土語言文化,也極盡摧殘之能事。實行「去台灣化」的「教育」,不許台灣子弟說母語、不讓台灣子弟知道台灣歷史,一味地灌輸以中原為中心的大中國意識形態。一九七五年更粗魯地大規模沒收泰雅語聖經、台語聖經。今天喜歡罵人操弄族群的國民黨,可還記得他們這段族群壓迫、語言歧視(兼宗教迫害)的紀錄?


總之,已經相當本土化、站在台灣人立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勢必與外來統治者的中國國民黨統治當局形成對立的局面,與國民黨統治者之間有幾次重要的政治角力:


一九七一年十月蔣政權代表被逐出聯合國,同年尼克森發表即將訪北京的消息。十二月廿九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呼籲「人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並建議「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又發表〈我們的呼籲〉,對於各種無法無天的宗教、語言迫害,提出建言。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六日,美國國務卿范錫訪問中國的前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呼籲「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住民決定」並促請政府「於國際危急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在戒嚴體制之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些表現是石破天驚的,對當時「黨外」民主運動更產生了催化作用。


有人說,宗教不該干預政治,這是無知之言。真正追求公義與平等的信仰,必定無法容忍世間的不公不義。耶穌不也是觸犯了統治當局而成為政治受難者嗎?佛教的證峰法師林秋梧更有「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的豪語。


為了紀念人權宣言三十週年,今天在高雄有一場遊行,願同胞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繼續前進。馬英九想一起來嗎?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本專欄文章收錄於 www.jimlee.org.tw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8月1日原住民日 綠委陳瑩歡迎原住民穿傳統服飾











八月一日是原住民紀念日,立委陳瑩呼籲全國原住民當天穿起傳統服飾。圖為今年一月一日大獵祭陳瑩穿上卑南族傳統服飾幫父親陳建年戴花冠。//中央社


8月1日原住民日 陳瑩歡迎原住民穿傳統服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三十一日電)八月一日原住民紀念日,原住民立法委員陳瑩呼籲全國原住民當天穿上原住民傳統服飾,一起聚集台北車站南門。陳瑩說,原住民的傳統服飾融合藝術和文化,過去慶典都是鏡頭捕捉的焦點,她歡迎明天全國原住民一起穿上傳統服飾,讓台灣更美麗。



陳瑩說,透過許多原住民朋友的努力,政府將每年的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推廣協會將在台北車站舉辦系列活動,歡迎原住民朋友穿著傳統服飾,攜帶傳統樂器參加,一起走出自信、尊嚴。

陳瑩同時呼籲全國原住民,如果無法參加台北車站的盛會,也可以在部落一起穿上傳統服飾,讓八月一日這天成為原住民的驕傲。陳瑩說,台灣有了原住民才會更美麗。


陳瑩表示,行政院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將每年的八月一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紀念八十三年八月一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修正姓名條例讓原住民的名字可以採取傳統姓名,接著原住民基本法則要推動回復部落山川傳統名稱;台灣的歷史也正因原住民族而更豐富、更源遠流長,也讓台灣被塑造為多元文化、族群融合的社會。




八月一日原住民紀念日,立委陳瑩呼籲當天全國原住民一起穿上傳統服飾。圖為剛剛成立不久的台灣第十二族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少女傳統服飾。//中央社


7/31/2007 6:54:52 PM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蔣渭水逝世76週年 馬泛淚吟詩 謝志偉:噁心!

2007/08/06



蔣渭水逝世76年,台灣政黨動起來,民進黨5日到蔣渭水墳前辦追思會,同1天,2008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除了獻上新詩「我曾看見你」,更「泛淚」朗誦;謝志偉6日晚間表示,「對於馬英九唸詩、掉眼淚,我只有2個字,噁心」。



謝志偉表示,蔣渭水反對外來政權,因此除了反對日本政權,也會國民黨政權,如果馬英九僅強調,蔣渭水是同盟會的秘密會員,具有中國民族的情操,就太窄化蔣渭水的政治情操與道德勇氣,有為國民黨脫罪的嫌疑。



謝志偉表示,蔣渭水因為較早去世,「有幸」沒看到國民黨如何屠殺台灣人,如何追捕台灣民眾黨的黨員。



謝志偉表示,舉曾歷經日本政權及國民黨政權的「楊逵」以及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為例。



謝志偉說,楊逵曾介紹三民主義、中國文學到台灣,之後卻因為「和平宣言」被國民黨關了12年;蔣渭川經營「三民書局」,並在國民黨政權來台時,在書店前,架上青天白日旗,之後雖然沒被國民黨殺死,但女兒蔣巧雲卻在二二八大屠殺當時抱著弟弟,被國民黨槍殺。



謝志偉表示,「如果馬英九要與台灣歷史連結,並對台灣的仁人志士要予以崇敬,就不能只挑你喜歡的那段。」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加國家郵報大篇幅刊登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

加國家郵報大篇幅刊登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



【中央社6月19日訊】 加拿大國家郵報昨天以兩全版的篇幅刊登馬偕博士逝世百年紀念專輯及歷史圖片。這是繼多倫多星報、安大略省滑鐵盧--基慶納紀錄報、英格索時報、加拿大郵票新聞雙周刊後,又一加拿大報章報導馬偕博士生平及對台灣的貢獻。

國家郵報在專輯中稱譽馬偕博士不但是台灣 (中華民國) 的國家英雄,他也是台灣第一所醫院、現代學校、女子學校及博物館的創始人。


國家郵報稱,馬偕博士能受到台灣人民敬愛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他對當時台灣現代化的貢獻,而在於他做事富有創意及尊重當地的風土民情,能融入台灣人的生活中。


國家郵報的馬偕逝世百年紀念專輯亦刊出十張馬偕博士在台灣的歷史圖片,及一張中華民國郵局發行的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全由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提供。


馬偕博士雖然對台灣做出偉大的貢獻,但在加拿大名氣卻不如中國內戰期間赴中國協助共軍的白求恩醫師。因此當台、加兩地這次藉馬偕博士逝世百週年機會舉辦紀念活動時,立刻受到加拿大媒體的重視。多倫多星報電子網報在六月五日的報導中並稱馬偕為台灣的白求恩。


據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長李南陽表示,除了多倫多星報,滑鐵盧--基慶納紀錄報、英格索時報、加拿大郵票新聞雙周刊及加拿大國家郵報外,最新一期的加拿皇家集郵雜誌亦將刊出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及馬偕生平。


李南陽表示,為了加強加拿大人對馬偕博士的了解,加拿大皇家集郵雜誌馬偕專輯中尚有有獎徵答。讀者在讀完馬偕專輯後,若能答對三項問題,新聞組即贈送馬偕逝世百年紀念郵票首日封。



6/19/2001 10:03:00 PM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阿根廷二二八屠夫 遭求刑9138年











西班牙起訴犯種族滅絕的前阿根廷軍官斯林構,並具體求刑9138年(Getty Images)


﹝記者許惠安綜合報導﹞前阿根廷海軍官員斯林構(Adolfo Scilingo)被西班牙檢方7日起訴,因其犯下有計畫地屠殺、恐怖主義和其他罪行,並具體求刑9138年。

國際法准許一個國家的法院審理另一國家的涉嫌人權犯罪案,不管嫌疑犯的國籍。致使當時58歲的斯林構在西班牙送上法庭是最新的案例。據悉,七年前來到西班牙斯林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幫助西班牙調查員,但因被指控種族滅絕、恐怖和酷刑罪,結果在監獄中度日。


據悉,斯林構被控30項計畫性屠殺、30項謀殺、93項身體傷害和255項恐怖主義罪名。而他也是首批公開承認暴行的官員中的一個。


斯林構被控謀殺是一種所謂的「死亡飛行」。即涉嫌下藥迷昏異議人士、剝光他們身上的衣服,再把人扔下飛機,置他們於死地。阿根廷媒體描述與斯林構交談中所述:「這些政治犯是麻醉無意識的,我們將他們衣物剝下,當飛行指揮官發佈命令,我們打開門,然後逐個把他們扔出去。」


西班牙法律沒有死刑或終身監禁,而斯林構被檢方起訴,並具體求刑9138年。不過,其是否有罪預料將在三月底才會宣判。


人權觀察的律師布柔迪說:「這是西班牙一次劃時代的審判,人們一直企圖審判那些參與到阿根廷和智利鎮壓中的人,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受審。」


西班牙負責審判法官對斯林構和其它幾十個嫌疑犯的指控中,陳述了阿根廷政權設法系統地消滅整個政治異見人群,犯了種族滅絕罪。官方報告中有1萬3千人被殺害或消失了,而人權組織估計這個數字在3萬。



3/9/2005 2:56:43 AM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法國神父募款 身障者有了避風港

2007.7.22



洋神父募款 身障者有了避風港













法國籍神父紀百祿說,不同的身障者,有不同的照顧方式,愛家發展中心興建完成後,身障者的安養也更有保障。

 奔走12年 紀百祿如願


〔記者羅正明/平鎮報導〕來台二十年、募款十二年,法國籍神父紀百祿終於達成心願,在桃園縣平鎮市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將收容自閉兒、唐氏症、智能不足等身障人士。他說,台灣人愛心十足,募款並不難,反倒是說服鄰居與自閉兒為鄰,比較難一點,還好都已克服。


五十歲的紀百祿,年輕時也像多數法國人一樣浪漫,想要結婚、生子、安樂過生活;一直到三十歲那年,接觸到耶穌後,才發現奉獻的重要,決定投身天主教會,來台服務。


紀百祿回憶,來台前,他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第一次看到中文字時,甚至只有一個「怕」字可以形容,從未看過這麼奇特的文字,也自認不可能學會中文,還好輔大語文老師教他把中文字的四個聲調,想像成音符有高、有低的,加上經常彈吉他,三年下來才練就一口流利的中文。


有趣的是,紀百祿來台初期,一度在花蓮山區服務阿美族的原住民,也學會阿美族語,後來說中文時,反而帶有濃重的原住民腔調,原住民國語也變成他的特色。


紀百祿的親弟弟,也是自閉症患者,媽媽辛苦養育弟弟的過程,他全看在眼裡。小時候,媽媽帶著弟弟到教堂祈禱,弟弟常會不自主地吵鬧,神父甚至要求媽媽下次別帶弟弟上教堂,他第一次看到媽媽流下眼淚,來台後也發願要為身障者籌建一個家。


 愛家發展中心 今落成


過去十二年來,他四處募款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台灣人的熱情,讓他感動萬分,上菜市場買菜,菜販免費送青菜,老太太熱心和他交談,甚至比手劃腳也要和他溝通的樣子,他更是印象深刻,募款過程雖久,但並不困難。


反倒是和鄰居的溝通上比較困難,這段時間,紀百祿經常向鄰居說明,愛家發展中心成立後,不可能收容上百、上千位的身障者,而是要少量收容、教育身障者,營造家的感覺,鄰居才逐漸接納他們。


位於平鎮市貿東路六十六巷的愛家發展中心,今天將舉辦落成典禮,未來計畫收容五十名年滿十八歲的身障者,讓身障者得到更好的照料。